礬石丸
FAN S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幼心傳》卷上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礬石丸方劑中包含白礬,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收斂,能止血生肌,適用於外傷出血、潰瘍流血等症狀。
- 燥濕止癢: 白礬亦具燥濕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白礬在礬石丸方劑中,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收斂止血、燥濕止癢之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礬石丸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滑石性滑,可助藥物下行: 礬石丸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而滑石性滑,可助藥物下行,使藥效更易到達肺部,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 滑石能利水消腫: 礬石丸中常加入一些利水消腫的藥物,滑石本身亦有此功效,能協同其他藥物,加強利水消腫之效,有助於減輕痰液積聚的症狀。
因此,滑石的加入,不僅能助藥物下行,更能增強利水消腫功效,進一步提升礬石丸的療效。
主治功效
礬石丸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
中藥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礬石丸為中藥方劑之一,主治 洞瀉,即下痢清稀如水,噴射而出,量多不止,多因脾腎虛弱,不能固攝所致。症狀為腹瀉不止,糞便稀薄如水,或夾雜膿血,肛門灼熱,裡急後重,脫肛,小便頻數,肢體酸軟,面色蒼白,脈虛弱無力。
礬石丸由 滑石 與 白礬 組成,兩者配伍使用,可發揮清熱利濕、止瀉固腸的功效。
滑石 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
白礬 味酸澀,性寒,歸肺經、大腸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礬石丸中,滑石 清熱利濕,止瀉固腸;白礬 止血,清熱解毒,燥濕止瀉。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 洞瀉。
礬石丸 適用於治療 洞瀉,但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忌服。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服藥後,如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礬石3分(燒),杏仁1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棗核大。
納臟中,劇者再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礬石丸, 出處:《慈幼心傳》卷上。 組成:枯礬5錢,滑石5錢。 主治:洞瀉。
礬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組成:白礬(煮令汁枯)1兩,丹砂(研,水飛過)半兩。 主治:熱痰壅滯。
礬石丸,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礬石3分(燒),杏仁1分。 主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礬石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一。 組成:馬齒礬石1斤(燒半日)。 主治:小兒胎寒,偃啼驚癇,臚脹滿,不嗜食,大便青黃。並治大人虛冷內冷,或有實不可吐下。
礬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組成:白礬(枯,研)1兩,川芎1兩,乾薑(炮)1兩,半夏(銼碎,生薑汁浸透,同炒)1兩。 主治:溫胃利膈。主治:冷痰,不思食。
礬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組成:礬石(熬令汁枯)1兩,生乾地黃(焙)1兩,乾薑(炮裂)1兩,桂(去粗皮)1兩,皂莢(炙,剖去皮并子)1兩,桔梗(銼,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主治:憂恚氣逆,肝氣不足,唾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