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腳氣粉
JIAO QI FE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腳氣粉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燥濕殺菌: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殺菌、止癢等功效。腳氣常因濕熱蘊結而致,白礬能清熱燥濕,抑制真菌和細菌的生長,減少瘙癢和水泡的產生。
二、收斂止癢: 白礬還有收斂止癢的作用,可以減少皮膚的滲出,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白礬在腳氣粉中可以有效地治療腳氣,減輕症狀,促進恢復。
腳氣粉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炎症和止癢:甘草性甘,味平,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炎症的作用。腳氣常伴隨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甘草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症狀,使患者感到舒適。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甘草在中藥中常被用作藥引,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燥或偏寒,使各藥材的功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甘草也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體質,增強抵抗力。
「腳氣粉」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燥濕:滑石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腳氣所引起的皮膚濕熱、瘙癢等症狀。
二、收斂止癢:滑石性質滑潤,能吸附皮膚表面的濕氣,並起到收斂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減少腳氣的發作頻率。
因此,滑石在「腳氣粉」方劑中,發揮著清熱燥濕、收斂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腳氣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腳氣粉主治「腳氣滲水,糜爛發癢」,此症屬中醫「濕腳氣」範疇,多因濕熱下注或感染穢濁之氣,導致足部皮膚潰爛流滋、瘙癢難耐。方劑以「收濕止癢」為核心功效,針對滲出性濕瘡設計,外用直接吸附滲液、斂瘡解毒,改善局部濕熱穢濁之病理環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六一散(滑石:甘草 = 6:1)
- 滑石:性寒質滑,外用可清熱滲濕,能形成薄膜保護創面,減少滲出,同時緩解摩擦刺激。其微細顆粒結構具物理吸濕作用,直接吸附糜爛處的濕液。
- 甘草:緩和滑石寒性,兼能解毒斂瘡,調和藥性以防刺激。
枯礬(煅白礬)
- 性收澀燥濕,強效抑制滲液,破壞濕熱糜爛的病理基礎。其低濃度收斂作用可凝固表層蛋白質,形成保護層;高濃度則具輕微腐蝕性,能殺蟲止癢(對真菌、寄生蟲等有抑制作用)。
配伍邏輯:
- 六一散偏重「清利濕熱」,枯礬側重「燥濕斂瘡」,二者協同形成「清熱→吸濕→斂瘡」的遞進作用。滑石吸附游離濕液,枯礬固結殘餘濕毒,從標本層面阻斷濕熱穢濁的惡性循環。
- 此方結構簡練,體現中醫外治「祛邪務盡」的思路,藉藥粉的物理性吸濕與化學性抑菌,創造不利於濕熱穢濁留滯的環境。
【延伸推論】
若濕熱偏盛(如滲液黃黏、臭味明顯),可酌加黃柏粉增強清熱;若瘙癢劇烈,可輔以少量冰片涼透止癢。然本方原設計精簡,契合「濕去則癢自止」之理,不著重鎮痛止癢,而從病源切入。
傳統服藥法
六一散9克,枯礬3克。
收濕止癢。
上為細末。
摻腳縫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腳氣滲水、糜爛發癢。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腳氣粉,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六一散9g,枯礬3g。 主治:收濕止癢。主治:腳氣滲水,糜爛發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