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三聖散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滑石可清熱利濕,解除濕熱對泌尿系統的侵襲,達到止痛通淋的效果。
- 利水消腫:滑石亦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濕熱停滯導致的局部水腫,滑石能促進水液代謝,消散水腫,改善患者的症狀。
總而言之,滑石在祕傳三聖散中,扮演著清熱利濕、利水消腫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達到止痛通淋的效果。
祕傳三聖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百藥的功效。其他藥材可能存在較強的寒涼或溫燥之性,甘草能中和其偏性,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副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芪配伍,能增強補氣作用;與桂枝配伍,能增強溫經散寒作用。
總之,甘草在祕傳三聖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祕傳三聖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育嬰家祕》及《幼科驚搐門》記載,祕傳三聖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胎癇。此方針對的是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因素,在嬰兒時期(特別是逢變蒸時期)發生的反覆抽搐症狀。 書中明確指出,此症若不積極治療,將會發展成終身疾病,故需及時幹預。
方劑組成及治療原理分析:
祕傳三聖散僅由滑石和甘草兩味藥物組成,其治療原理並非直接針對抽搐本身,而是著眼於調和臟腑,平息內熱。
**滑石:**性味甘、寒,功能清熱利濕、通淋止痛。在祕傳三聖散中,滑石擔當清熱利濕的重任。小兒胎癇常與內熱相關,滑石可以清除體內過剩的熱邪,從而減輕抽搐發作的頻率和強度。 古方中使用「飛」法炮製滑石,意在使其質地更細膩,更容易吸收,增加藥效。
**甘草:**性味甘、平,功能調和諸藥,益氣養心。甘草在方中起著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毒性的作用,並能益氣養心,使機體整體狀態得到改善。其「調和諸藥」的功能,在後續分為三份,分別搭配不同藥物時更顯重要,可以減輕其他藥物可能的副作用。
三聖散的組方策略:
原方將滑石與甘草混合後,再分成三份,分別配伍青黛、硃砂、苦梗,製成安魂散、鎮心散、定魄散,分時服用。此分劑策略展現了古方家精妙的用藥思路:
安魂散 (滑石+青黛): 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的功效,與滑石共同作用,更能有效安撫神魂,減輕驚恐不安。
鎮心散 (滑石+硃砂): 硃砂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與滑石配合,更能有效鎮靜心神,抑制抽搐發作。
定魄散 (滑石+苦梗): 苦梗(可能指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與滑石配合,能進一步清除體內濕熱,穩定神志,使魂魄歸位。
總而言之,祕傳三聖散通過清熱利濕、安神定驚的策略,從根本上調理臟腑,以達到緩解小兒胎癇症狀的目的。其分時服用、分藥配伍的設計,更體現了古方家對疾病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醫術。 藥物配伍的協同作用,使得治療效果得以增強,更能針對不同時間段的病理變化進行調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三聖散, 出處:《育嬰家秘》卷二。 組成:白滑石(水飛)1兩半,甘草2錢半。 主治:小兒胎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