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散

JIN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28%
膀胱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4%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黃散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效。金黃散以清熱解毒為主,滑石可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毒素排出。
  2. 利濕止痛: 滑石能利濕通淋,對於金黃散所治的濕熱下注引起的疼痛,滑石能有效地利濕止痛,減輕患者的痛苦。

總而言之,滑石在金黃散中起著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金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金黃散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防止燥烈之性傷及脾胃,保護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功效,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金黃散的療效,並降低毒副作用。

甘草作為君臣佐使中「使」藥,在方劑中起著調節、引導藥性,保護正氣的作用,使其發揮最佳療效。

主治功效


金黃散主治功效分析

金黃散,作為一首經典的中藥方劑,在古代醫學文獻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主治功效多樣,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瘡瘍腫毒

金黃散被大量用於治療各種瘡瘍腫毒,包括:

  • 癰疽發背: 《驗方新編》、《瘍醫大全》等均記載金黃散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
  • 疔毒: 《驗方新編》指出其可治疔毒諸瘡,《聖濟總錄》亦載金黃散方可治傷寒結胸,心下堅滿。
  • 乳癰: 《本草綱目》和《婦人大全良方》記載了金黃散治療乳癰的方劑和用法。
  • 天泡瘡: 《證治準繩·幼科》明確指出金黃散可用於治療天泡瘡,且是主治方劑之一。
  • 其他: 如《驗方新編》中還提到金黃散可應用於大頭瘟腫、跌仆損傷、濕痰流毒、火丹漆瘡、風熱天泡、乾濕腳氣、小兒丹毒等一切肌膚腫赤頑惡熱瘡。

治療原理:

金黃散治療瘡瘍腫毒的原理,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包含大黃、黃柏等清熱解毒藥物,能有效抑制瘡瘍局部的炎症反應。同時,方中可能還包含其他成分(如原文未提及的天花粉、南星等),這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和膿液排出。

二、產後疾病

金黃散也被用於治療一些產後疾病,例如:

  • 產後惡血衝心,時發煩躁: 《婦人大全良方》、《博濟方》、《證治準繩·女科》等均有記載,金黃散與延胡索、蒲黃、桂心等配伍,用於治療產後惡血衝心導致的煩躁不安。

治療原理:

產後惡血衝心,多因瘀血內阻、氣機不暢所致。金黃散中可能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與延胡索、蒲黃等藥物配伍使用,能夠促進瘀血排出,疏通氣機,從而緩解產後惡血衝心引起的煩躁等症狀。

三、小便血淋疼痛

《奇效良方》、《聖濟總錄》等記載金黃散可治療小便血淋疼痛。

治療原理:

小便血淋疼痛,多因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所致。金黃散中可能包含有利尿作用的成分,如原文提及的滑石,具有利尿通淋、清熱利濕的功效,能夠改善小便不利、疼痛等症狀。

四、其他功效

  • 傷寒鼻衄不止: 《聖濟總錄》記載金黃散方可治傷寒鼻衄不止。
  • 小兒咳嗽: 《聖濟總錄》中記載金黃散方可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 臍濕、臍瘡: 《幼科指南》指出臍濕用滲臍散,臍瘡用金黃散。

治療原理:

這些功效的治療原理較為複雜,可能與金黃散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等作用有關。具體機制還需要結合方劑的完整組成和藥物配伍進行深入分析。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金黃散在古代醫學中應用廣泛,其主治功效涵蓋了瘡瘍腫毒、產後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多個方面。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尿通淋等作用。然而,由於缺乏完整的方劑組成信息,對於金黃散的確切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白礬一兩(燒灰) 硫黃半兩 梔子灰半兩
上為末。
敷咬損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幼兒丹毒指頭腫痛腹股溝痛肛周生癰陰道炎痄腮紅絲走竄陰莖潰爛胰臟炎腳氣病癲癇乳腺炎膀胱炎乳房腺體瘤膽囊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腎及輸尿管結石

相同名稱方劑


金黃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二。 組成:滑石、甘草。 主治:消毒止痛。主治:天泡瘡。

金黃散, 出處:《經驗良方》。 組成:金硫黃5厘,甘草3分。 主治:咳嗽,因感冒傷冷毒者。

金黃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三引《婦人經驗方》。 組成:川大黃1兩,粉草1兩。 主治:奶癰。

金黃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蒲黃半兩,延胡索1兩,桂心1分。 主治:産後惡血攻心,時發躁。

金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八。 組成:天花粉、黃柏、寒水石、黃芩、何首烏各等分。 主治:諸腫毒。

金黃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延胡、蒲黃(半生半炒)、生地、川芎、烏藥、五靈脂、赤芍、枳殼、丹皮、香附、甘草、陳皮。 主治:祛瘀活血。主治:産後心煩,由餘血奔心,故煩悶不安兼腹痛也。分娩後不飲童便,或平枕便卧,或飲食失宜,致餘血奔停心下,大小腹俱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