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石湯

葵石湯

KUI SH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葵石湯中加入滑石,主要是為了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

葵石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味甘淡,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之功效,能有效地將體內濕熱排出,緩解小便不利等症狀。

同時,滑石還能清熱解毒,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石膏、知母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葵石湯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小便不通,腹脹氣急悶」,屬中醫「癃閉」範疇,其病機關鍵在於 水道壅滯、氣化不利。小便不通導致水濕內停,故腹脹;氣機受阻則生悶滿,甚則氣急。古方以「通利下焦」為核心,急開水道之閉,緩解標症之急。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葵根(冬葵根)

    • 性味歸經:甘寒,入膀胱、大腸經。
    • 傳統功效: 《本草綱目》載其能「利竅滑腸,通淋消腫」,具 清熱利濕、滑竅通淋 之效。其「滑利」之性可疏通下焦瘀滯,直接針對小便不通之標。
    • 作用部位: 專走下焦,透過滑利竅道,促進膀胱氣化,使水濕從小便而解。
  2. 滑石

    • 性味歸經:甘淡寒,入膀胱、肺、胃經。
    • 傳統功效: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癃閉,利小便」。其質地滑利,能 滲濕利尿、清熱解暑,尤擅通淋。與葵根相配,強化利水通閉之力。
    • 作用機理: 滑石粉狀細膩,可吸附水濕並引邪外出;其寒性兼清下焦鬱熱,改善因濕熱蘊結所致之小便澀痛。

組方思路解析

  • 藥對協同
    葵根與滑石均具「滑利」特性,形成 「滑以去著」 之力,針對水濕停滯、竅道不利之病機。葵根偏於開竅通閉,滑石長於滲濕利尿,二者相須為用,共奏 通淋開閉、分消水濕 之功。
  • 標本兼顧
    滑石清熱滲濕,兼治濕熱之源;葵根疏通局部壅滯,緩解腹脹急症,體現「通利二便以瀉代補」的急救思路。
  • 劑型設計
    水煎後去滓分服,保留藥物滑利成分,頻次服用(一日三服)可持續作用於下焦,避免單次量大傷正。

總結
此方以簡馭繁,透過滑利滲濕之品,直接恢復膀胱氣化功能,契合「六腑以通為用」原則。適用於 濕熱或氣滯導致的小便閉塞、腹部脹滿,屬實證範疇,若見虛證(如腎陽不足之癃閉)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葵根(銼)1兩,滑石1兩(搗為末)。
上以水2大盞,煎至1盞3分,去滓,食前分為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葵石湯, 出處:《聖惠》卷五十八。 組成:葵根(銼)1兩,滑石1兩(搗爲末)。 主治:小便不通,腹脹氣急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