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丸

TIAN SHU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水丸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作用。其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清除濕熱,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滑利腸道: 滑石性質潤滑,能緩解腸道痙攣,促進腸道蠕動,對於因腸道燥熱引起的便祕、腹脹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滑石在天水丸方劑中扮演著利水滲濕、滑利腸道的角色,有助於消除濕熱,促進排泄,改善相關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水丸主治功效分析

天水丸,出自《魯府禁方》,由龔廷賢記載,其組成雖簡,功效卻直指暑熱之病。方中僅有滑石與大粉草兩味藥,卻能發揮清熱利濕之功,主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以及一切熱病,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清熱解暑,疏利濕熱:

  • 滑石:為本方主藥,其性味甘、淡、寒,具備清熱利水、利尿通淋、收斂止癢的功效。夏日暑熱侵襲,易致人體內熱壅盛,滑石能清解暑熱,同時導引體內濕熱從小便排出,解除小便不利之症。其收斂之性亦可緩解因熱邪引起的皮膚不適。
  • 大粉草(即甘草):此處甘草經過微炒,其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之效。 在本方中,甘草不僅能輔助滑石清熱利濕,還能調和藥性,使藥力更為柔和。

2. 針對胃脘積熱:

  • 天水丸之功效不僅限於解暑,更針對「胃脘積熱」。暑邪侵襲易使脾胃運化失常,導致濕熱內蘊於胃脘,引起腹脹、不適等症狀。 滑石能清胃腸之熱,大粉草則輔助健脾和胃,兩藥合用,可緩解胃脘積熱之不適,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

3. 治療一切熱病:

  • 《魯府禁方》記載天水丸「治一切熱病」。此說明本方在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方面具有廣泛應用性。滑石清熱利濕,可使邪熱從小便而去,同時能緩解因熱邪引起的煩躁不安。大粉草則可調和藥性,增強清熱解毒之功。

綜合分析: 天水丸組方簡潔,以滑石為君藥,輔以甘草,配伍巧妙。其治療原理是以清熱利濕為主,透過滑石的清熱利尿作用,直接將體內熱邪導引出體外,搭配甘草調和脾胃,使暑熱得解、脾胃功能恢復,達到治療中暑身熱、小便不利及一切熱病之效。此方可謂是夏季清熱解暑的良方,體現了中醫“開門逐盜”的治療思路。

與九似丸的比較: 文章中同時提及的“九似丸”則組方更為複雜,其治療目標亦更為廣泛,針對伏暑引起的複雜症狀,例如寒熱往來、嘔吐、大便下血等。而天水丸則專注於清解暑熱,主要針對單純的中暑身熱、小便不利等症狀,兩者作用側重不同。九似丸組方以祛暑化溼、清熱解毒爲主,而天水丸則更側重清熱利溼,故兩者適應症有所區別。

傳統服藥法


白滑石(水飛)6兩,大粉草(微炒)1兩。
上為細末,生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次1丸,井水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水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白滑石(水飛)6兩,大粉草(微炒)1兩。 主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胃脘積熱,及一切熱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