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爛丹

去爛丹

QU L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遺編》卷下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7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5%
脾經 14%
心經 12%
腎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去爛丹」方劑中使用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收斂止血、固澀止瀉的功效。爛丹多因濕熱內蘊,導致潰爛傷口,龍骨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止血,並收斂傷口,減輕潰爛程度。

2. 補腎固本: 龍骨還具有補腎固本的功效,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腎虛導致的爛丹,龍骨可以起到補腎固本,改善症狀的作用。

總而言之,龍骨在「去爛丹」方劑中起到收斂止血、補腎固本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爛丹,促進傷口癒合。

「去爛丹」方劑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爐甘石性寒,味甘,歸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能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濕疹等皮膚病症。
  2. 收斂生肌:爐甘石還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幫助患處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去爛丹」方劑中添加爐甘石,可發揮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以治療因濕熱蘊結導致的皮膚病症。

乳香在去爛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去爛丹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乳香藥性較為燥烈,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發揮其治療作用。去爛丹方劑中,通常會搭配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乳香可以引導這些藥物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療效。

「去爛丹」方劑中使用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生肌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傷口潰爛、膿水流出、疼痛難忍等症狀,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加速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二、消腫止痛,收斂生肌: 沒藥還有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的作用。對於潰瘍、瘡瘍等外傷,沒藥能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總之,沒藥在「去爛丹」方劑中,通過活血化瘀、生肌止痛、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等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去爛丹」方劑中使用石膏,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並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潰爛等症,石膏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去爛的效果。此外,石膏還能清熱解暑,對於因熱毒導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因此,石膏成為「去爛丹」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物,有助於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治療目標。

去爛丹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尿道灼痛等症狀,滑石能有效清熱利濕,促進尿液排泄,緩解不適。
  2. 利尿通淋: 滑石入膀胱經,能利尿通淋,排石通淋。對於尿路結石、尿路感染等引起的尿路不通、尿痛、尿頻等症狀,滑石能促進尿液排出,緩解結石症狀,幫助恢復尿路通暢。

綜上所述,滑石在去爛丹方劑中發揮了清熱利濕、利尿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濕熱蘊結、尿路不暢引起的相關症狀。

「去爛丹」方劑中添加白礬,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收斂止腐: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潰爛傷口分泌物,促進傷口癒合。
  2. 殺菌消毒: 白礬中含有硫酸鋁鉀,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可以抑制傷口感染,預防感染加重。

因此,白礬在「去爛丹」方劑中起到收斂止腐、殺菌消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潰爛傷口。

去爛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疾患,而其成分中包含銅綠,這令許多人感到疑惑。銅綠,化學名為氫氧化銅和氯化銅,是一種銅的氧化物,通常用於工業和藝術上,而非藥用。然而,在中藥的使用中,某些成分的選擇往往來源於其古老的經驗和文獻記載。

首先,銅綠在古籍中被認為有清熱解毒的功能,適合用於皮膚病等因熱毒引起的症狀。其次,銅綠的抗菌特性可能有助於抑制皮膚感染,促進癒合。此外,在道地中藥材的製備過程中,可能會借用某些金屬礦物質的性質,以達到特定的療效。

然而,需注意的是,銅綠在使用中應謹慎,過量使用可能導致毒性,因此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使用,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去爛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男婦爛腿,經年不癒」,即長期不癒合的腿部潰瘍(俗稱「老爛腿」)。古時認為此症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外傷後染毒,久則腐肉不脫、新肌難生。方劑以「去腐生肌、收斂瘡口」為核心,結合殺蟲解毒、活血止痛之功,針對慢性潰瘍腐爛滲液、瘡面晦暗之特點而設。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收斂固澀、吸濕生肌

    • 龍骨(8錢):重鎮收澀,吸附瘡口滲液,促進組織收斂。
    • 爐甘石(4錢)、煨石膏(5錢)、滑石(5錢):三者均能清熱吸濕,乾燥瘡面。煨石膏尤長於斂瘡生肌,滑石兼利濕通竅,防濕邪壅滯。
    • 白礬(3錢):燥濕殺蟲,收斂止血,抑制腐敗分泌物。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乳香沒藥(各4錢):活血行氣,消腫止痛,改善局部氣血瘀阻,促進新生組織生長。
  3. 解毒殺蟲、防腐斂瘡

    • 銅青(3錢):即銅綠,具殺蟲解毒之效,古用於惡瘡腐肉不脫,抑制瘡面感染。
  4. 潤膚固形、保護瘡面

    • 白佔(1兩,即白蠟):與豬油調和為膏,形成油性屏障,防滲液浸蝕周圍皮膚,且能保持瘡面濕潤(符合「濕性癒合」理念,雖古方未明言,但實質相近)。

方劑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以收斂(龍骨、爐甘石)與活血(乳沒)並用,既清理腐穢又促進新生。
  • 脂膏劑型:豬油與白蠟為基質,既黏附藥物於瘡面,又減少換藥時的機械刺激,適合久潰不癒之證。
  • 外用直達:透過局部塗貼,藥力直接作用於病灶,避免內服損傷脾胃。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多層次作用:

  1. 物理性吸濕(滑石、石膏)減少滲出,創造乾燥環境。
  2. 化學性抑菌(白礬、銅青)控制感染源。
  3. 生物性刺激(乳沒)活化局部微循環,加速修復。
  4. 機械性保護(油膏覆蓋)避免二次損傷。

全方契合中醫「煨膿長肉」理論,即適當控制感染後,以溫潤之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終至瘡口癒合。

傳統服藥法


龍骨8錢,爐甘石4錢,乳香4錢,沒藥4錢,煨石膏5錢,滑石5錢,白礬3錢,銅青3錢,白佔1兩。
上為末。
用豬油搗和塗貼,外用油紙蓋貼,捆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同名稱方劑


去爛丹,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龍骨8錢,爐甘石4錢,乳香4錢,沒藥4錢,煨石膏5錢,滑石5錢,白礬3錢,銅青3錢,白占1兩。 主治:男婦爛腿,經年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