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散

乳香散

RU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脾經 19%
心經 13%
膽經 11%
腎經 6%
肺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散」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消炎抗菌,促進癒合: 乳香中含有豐富的揮髮油、樹脂等成分,具有消炎抗菌、促進癒合的作用。對於傷口感染、炎症反應等,乳香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乳香作為「乳香散」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炎抗菌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疾病的目的。

乳香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相輔相成:乳香與沒藥皆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功效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乳香擅長行氣止痛,而沒藥則更能活血化瘀,兩者協同作用,效果更佳。
  2. 藥性互補:乳香性溫,偏於行氣止痛;沒藥性平,偏於活血化瘀。二者藥性互補,能更好地調節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乳香散中加入沒藥,不僅能增強其止痛消腫效果,還能避免單用乳香燥熱之弊。

乳香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乳香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症狀,白礬能收斂傷口,止血消腫,輔助乳香、沒藥等藥物發揮止痛止血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白礬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乳香、沒藥等藥物消炎止痛,減少傷口感染。

白礬在乳香散中,發揮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的作用。

中藥方劑[乳香散]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乳香散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乳香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赤口瘡」,即口腔黏膜紅腫潰爛之症,可能伴隨疼痛、化膿等熱毒蘊結之象。古籍所載「內消」之效,意指此方外敷能促使瘡毒消散,未成膿者可退腫,已成膿者則促其乾燥收斂。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

    • 大黃、黃柏:大黃瀉火涼血、化瘀解毒;黃柏清下焦濕熱,二藥共解熱毒壅滯之病機。
    • 白蘞:清熱消腫,尤善治瘡癰,助大黃、黃柏協同消炎。
  2. 斂瘡生肌

    • 白及:性黏收澀,促進潰瘍面癒合,防止瘡口進一步糜爛。
    • 鉛丹(黃丹):傳統外用斂瘡藥,具殺蟲收濕之效,但需注意其毒性。
  3. 活血止痛、拔毒排膿

    • 乳香:活血行氣、消腫止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所致疼痛。
    • 水銀粉(輕粉):毒性劇烈,但古方少量外用可攻毒殺蟲,針對頑固膿瘡。

整體配伍邏輯
此方以「清解熱毒」為核心,搭配「活血斂瘡」與「化腐生肌」之品。針對赤口瘡之「熱鬱肉腐」病機,通过:

  • 大黃、黃柏、白蘞直接清熱,阻斷病源;
  • 乳香調暢局部氣血,緩解腫痛;
  • 白及、鉛丹收斂瘡面,並以水銀粉加強祛腐。
    外用貼敷時,水調可保濕清熱,乾摻則吸收膿液,體現中醫「辨膿用藥」之靈活思維。

現代潛在應用推論
依其組成,或可延伸用於輕度皮膚感染、口腔潰瘍等屬「熱毒夾瘀」者,然需注意鉛丹、水銀粉之毒性,現代臨床多以替代藥物調整劑方。

傳統服藥法


乳香半兩,水銀粉1分,黃柏1兩半,白及1分,白蘞1兩,鉛丹1兩,大黃1兩。
內消。
上為細散。
用水調貼之,有膿時乾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乳香散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痤瘡陰道炎肺結核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痔瘡癲癇白帶乳腺炎角膜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乳香1錢,沒藥1錢,白礬(飛)半錢,銅綠少許。 主治:赤口瘡。

乳香散, 出處:《串雅內編》卷二。 組成:酒浸虎骨、敗龜版、耆香、牛膝、萆薢、續斷、乳香各等分。 主治:折傷損腰。

乳香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寒水石(燒)1兩,滑石1兩,乳香5分,沒藥5分,腦子少許。 主治:瘡口大而痛者。

乳香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 組成:白梅1兩(燒灰),棗子1兩(燒灰),罂粟殼1兩(燒灰),訶子半兩(燒灰)。 主治:痢疾。

乳香散, 出處:《博濟》卷五。 組成:乳香2兩,豬牙皂角2兩,穿山甲2兩,蛇蛻1條(頭尾全者),箸葉4兩(去兩頭粗硬尖者),黃牛角尖1對(可長2寸以上)。 主治:風毒痔瘡。牡痔生瘡。

乳香散, 出處:《病機沙篆》卷下。 組成:虎脛骨2兩,敗龜版2兩,血竭3兩,赤芍3兩,乳香3兩,沒藥3兩,當歸3兩,防風3兩,白附3兩,蒼耳3兩,自然銅3兩,骨碎補3兩,肉桂3兩,乾薑3兩,牛膝2兩,天麻2兩,檳榔2兩,五加皮2兩,羌活2兩。 主治:閃撲損傷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