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蠟礬丸中添加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黏合作用: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合性,能將其他藥材緊密結合,形成丸劑,方便服用。同時,蜂蠟也能減緩藥物在體內的釋放速度,延長藥效。
- 保護作用: 蜂蠟具有疏水性,能包裹藥材,防止藥材受潮變質,延長藥效。此外,蜂蠟也能保護胃黏膜,減輕藥物對胃的刺激。
總體而言,蜂蠟在加味蠟礬丸中起著重要的黏合和保護作用,有利於藥物的保存和有效利用。
加味蠟礬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可治療因脾胃虛寒、濕熱內蘊所致的泄瀉,與方劑中其他收斂止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瀉功效。
二、 清熱解毒:白礬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消滅腸道內病菌,減少毒素產生,進一步改善泄瀉症狀。同時,白礬還可抑制腸道蠕動,減緩糞便排出,利於止瀉。
「加味蠟礬丸」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
對於「加味蠟礬丸」所針對的病症,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狀,加速傷口癒合。
加味蠟礬丸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止痛、生肌斂瘡、收斂止血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蠟、礬等共同作用,能有效止血,收斂傷口,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沒藥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黃柏、赤石脂等共同作用,消腫止痛,緩解傷口周圍的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
加味蠟礬丸中加入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驅蟲止癢: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之效。方中蠟礬具有收斂止癢之功,而雄黃則能殺滅引起皮膚病的蟲類,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
二、清熱解毒:雄黃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輔助蠟礬清熱解毒,抑制病菌生長,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加味蠟礬丸主治功效分析
加味蠟礬丸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發背、諸瘡惡毒、疼痛難忍者以及新久諸漏。
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蠟礬丸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組成成分的功效和古文記載的論述來分析:
消炎解毒,止痛消腫:
- 白礬、雄黃具有顯著的消炎、殺菌、解毒作用,能夠抑制瘡瘍部位的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熱痛。
- 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症狀。
保護創面,促進癒合:
- 蜂蠟具有滋潤肌膚、保護傷口的作用,可以在瘡瘍表面形成保護膜,防止進一步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活血化瘀,排膿生肌:
- 《壽世保元》中提到加味蠟礬丸有「發散外邪,流行氣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的作用。
- 乳香、沒藥、血竭均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排出膿液,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針對「諸漏」的治療:
- 《濟陽綱目》和《醫學入門》中都提到了加味蠟礬丸治療「新久諸漏」的功效。
- 「諸漏」可能包括瘺管、慢性潰瘍等病症。
- 方中的象牙、露蜂房、殭蠶、蛇蛻等藥材,可能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收斂、祛風通絡等作用,有助於治療這些慢性、頑固性的瘡瘍疾病。
綜合分析:
加味蠟礬丸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消炎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保護創面、促進癒合的目的。它不僅可以緩解癰疽、發背等急性瘡瘍的疼痛症狀,還可以促進其消退和癒合,同時也適用於治療一些慢性、頑固性的瘡瘍疾病,如「諸漏」。
傳統服藥法
黃蠟1兩,枯白礬1兩,乳香1錢,沒藥1錢,雄黃2錢。
衛護內膜,驅解諸毒。
上為細末,用蠟熔化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50丸,視瘡上下,蜜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蠟礬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象牙5錢,露蜂房3錢,僵蠶3錢,蛇退3錢,血竭3錢,木香3錢,乳香2錢,白礬2兩。 主治:痔瘡,新久諸漏。
加味蠟礬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九。 組成:黃蠟1兩,枯白礬1兩,乳香1錢,沒藥1錢,雄黃2錢。 主治:衛護內膜,驅解諸毒。主治:諸瘡惡毒,發背癰疽,痛不可忍者。
加味蠟礬丸, 出處:《外科百效》卷三引如虛方。 組成:黃蠟1兩,白礬1兩3錢(枯過),辰砂1錢,雄黃1錢,陀僧1錢。 主治:腸癰、痔漏、瘰癧等症,日夜疼痛,膿水不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