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定痛丸中包含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痛止痛: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鎮痛、安神之功效。其活性成分琥珀酸能抑制神經興奮性,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活血化瘀: 琥珀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如瘀血腫痛、經絡不通等,琥珀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琥珀在琥珀定痛丸中起到鎮痛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琥珀定痛丸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排膿生肌的功效。
在琥珀定痛丸中,乳香與其他藥材如琥珀、蜈蚣、全蠍等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琥珀定痛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琥珀定痛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沒藥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生肌: 沒藥還具有一定的消腫生肌作用。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傷口感染,沒藥能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
綜上所述,沒藥在琥珀定痛丸中發揮著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琥珀定痛丸中含有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止痛: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
- 收斂止血:白礬亦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可用於止血止痛,例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
因此,白礬在琥珀定痛丸中起到燥濕止痛、收斂止血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定痛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諸瘡腫痛不止」,適用於瘡瘍腫毒、外傷潰爛等症伴隨明顯疼痛者。其功效以 鎮痛消腫、斂瘡生肌 為核心,針對瘡瘍後期膿血未盡、或久潰不癒之疼痛,通過活血化瘀與收澀雙重作用達到緩解症狀之目的。
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分析
琥珀(5錢)
- 性味甘平,歸心、肝、膀胱經,傳統用於 活血散瘀、安神定痛。
- 於瘡瘍中可通利血脈,緩解局部瘀滯疼痛,兼能寧心,助緩解因痛所致之煩躁。
黃佔(即蜂蠟,5錢)
- 甘淡微溫,具 收斂生肌、解毒止痛 之效。
- 作為賦形劑烊化製丸,同時能保護瘡面,促進潰瘍癒合。
乳香(3錢)、沒藥(3錢)
- 二者為活血止痛要藥,乳香偏行氣活血,沒藥長於散瘀。
- 協同作用可 疏通瘡瘍局部氣血壅滯,改善腫痛,並助化腐生新。
白礬(1錢)
- 酸澀寒涼,外用通常 收斂止血、燥濕解毒。
- 內服少量能斂瘡毒,減輕瘡面滲出,輔助止痛。
大土灰(5分,即伏龍肝)
- 性溫,傳統用於 溫中止血、收濕斂瘡。
- 於此方中或取其燥濕之性,吸附瘡面膿水,助瘡口乾燥結痂。
朱砂為衣
- 取其色赤入血,微寒清熱之性,外用有 輕微防腐解毒 作用,並兼安神之效。
治療原理與配伍特點
此方以 「通澀並用」 為配伍特色:
- 活血通滯(琥珀、乳沒)與 收澀斂瘡(白礬、大土灰、蜂蠟)並行,既防過散傷正,又避免純收斂致瘀。
- 方中重用琥珀為君,奠定鎮痛基礎;佐以乳沒增強化瘀之力,白礬、大土灰則制其辛散,形成動靜平衡。
- 適用於 瘡瘍中後期,邪毒未盡而正氣已傷,需兼顧祛邪與護瘡之證候。
總結
琥珀定痛丸透過活血定痛與收濕生肌的協同,體現中醫「去腐生新」的瘡瘍治療思路,尤適合慢性潰瘍或創傷性腫痛遷延不癒者。
傳統服藥法
琥珀5錢,黃佔5錢,乳香3錢,沒藥3錢,白礬1錢,大土灰5分。
上為細末,將黃佔烊化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20-30丸,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定痛丸, 出處:《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組成:琥珀5錢,黃占5錢,乳香3錢,沒藥3錢,白礬1錢,大土灰5分。 主治:諸瘡腫痛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