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瘡止血散

JIN CHUANG ZHI XU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接骨入骱》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17%
大腸經 14%
脾經 11%
心經 11%
肺經 9%
膀胱經 4%
胃經 4%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瘡止血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止血生肌: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金瘡止血散主治刀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龍骨的收斂止血作用有助於迅速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2. 鎮痛消腫: 龍骨亦具鎮痛消腫之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龍骨能有效緩解,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血消腫、活血化瘀的治療效果。

金瘡止血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其能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2. 消腫生肌: 白礬亦具消腫生肌之效,可促進創口癒合,避免感染。

白礬在金瘡止血散中,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有助於快速止血和傷口癒合。

金瘡止血散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收斂止血: 五倍子富含鞣質,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能使血管收縮,減少血液流出,達到止血效果。
  2. 消腫生肌: 五倍子亦具消炎、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因此,五倍子在金瘡止血散中發揮著止血、消腫、生肌等多重功效,是治療外傷出血的常用藥材。

金瘡止血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止痛: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創傷引起的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生肌斂瘡: 乳香的樹脂成分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可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促進組織再生,達到生肌斂瘡的效果。

因此,乳香在金瘡止血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止血止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快速止血、消腫生肌的效果。

金瘡止血散中含有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止血: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其樹脂中含有沒藥醇、沒藥酸等成分,可促進血液凝固,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引起的出血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消腫止痛: 沒藥還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其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金瘡外傷造成的紅腫、疼痛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沒藥在金瘡止血散中扮演着活血止血、消腫止痛的角色,有助於快速止血和促進傷口癒合。

金瘡止血散為傳統中醫外科常用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迅速止血、促進傷口癒合。其中一味關鍵藥材為「無名異」,此藥名雖古奧,實則為磁石之類,具礦物質特性。無名異之所以被選入金瘡止血散,乃因其獨特的收斂止血、消腫解毒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無名異性寒,味鹹,入肝經,能活血化瘀,對外傷出血有顯著療效。其礦物質成分能吸附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加速血凝固過程,同時,無名異還能促進組織修復,減少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在金瘡止血散中,無名異與其他草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強大的止血、消炎、促愈合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一環。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瘡止血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綜合多本古籍所載,關於「金瘡止血散」及相關方劑的內容,主要圍繞在治療金瘡,即金屬器械造成的創傷。其症狀包含出血、疼痛、感染、大便不利等。

治療原理分析

各古籍中記載的方劑雖組成不盡相同,但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止血: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凡金瘡出血必渴,當忍啖燥食,不得飲粥及漿,犯即血出殺人。凡白血不止方。上粉龍骨末於瘡上,立止。」指出龍骨有止血之效。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又方 上割取人見著鞋上有斷乳十枚,布瘡上立止。」此方雖奇特,但可能取其吸附及壓迫止血之意。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又方 上末雄黃,敷瘡,當沸汁出即瘥。」雄黃外用可能有助於乾燥傷口,進而止血。
    • 《太平聖惠方》提及「金瘡止血散方」並強調「細研令熟。用豬脂和令勻。以柳木篦子塗於瘡上。立效。」此處指出藥物細研和豬脂的運用,可能利用豬脂的封閉性來幫助止血和隔絕外部環境。
  2. 止痛: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治金瘡刺痛不可忍,百方不瘥方。上以蔥一把,水三升,煮數沸,漬瘡即止。」蔥具有溫通作用,可能藉此緩解疼痛。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治金瘡煩痛,大便不利方。大黃,黃芩(等分)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先食飲服,如梧子七丸,日三。」此方使用大黃、黃芩清熱瀉火,針對金瘡引起的煩痛和大便不利,可能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進而緩解疼痛。
  3. 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治金瘡苦不瘥方。上用白楊木白皮,熬令燥,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又以末敷瘡中,即愈。」白楊木白皮可能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有助於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金瘡方 上以桑白皮裹,令汁入瘡中,或石灰封並妙。」桑白皮和石灰可能皆有收斂、乾燥、抗菌的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又方 上刮具子末,服一錢匕。」「具子」為何,需要進一步查證。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又方 上煮葛根食之,如食法,勿令多。」葛根具有解肌退熱之效,可能用於控制金瘡引起的發熱症狀。
    • 《幼幼新書》引《千金翼》「凡金瘡深,不用早合方。上若合則以滑石末,粉則不合。」此處強調深部金瘡不宜過早封閉,滑石可能具有吸附、乾燥作用,有助於保持傷口清潔,防止過早癒合導致內部感染。
    • 《太平聖惠方》提及「干瘡止痛。生肌長肉。及金瘡止血散方。」暗示此方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生肌長肉的功效。

總結

「金瘡止血散」及其相關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止血、止痛、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四個方面。古代醫家根據不同的藥物特性,或外敷、或內服,或單用、或合用,以達到治療金瘡的目的。從古籍記載來看,這些方劑的選材和應用體現了古代醫家對金瘡病機的認識和治療經驗的總結。

傳統服藥法


龍骨生1兩,熟白礬1兩,生五倍子2兩,熟五倍子2兩,乳香(去油)3錢,沒藥(去油)3錢,無名異1兩。
止血解痛,生肌。不作膿,不怕風。
上為末。
乾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

相同名稱方劑


金瘡止血散,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 組成:釣掉根3兩,當歸1兩,川芎1兩,乾地黃1兩,續斷1兩,鹿茸半兩(炙),龍骨2兩。 主治:止血。主治:金瘡。

金瘡止血散, 出處:《接骨入骱》。 組成:龍骨生1兩,生白礬1兩,熟白礬1兩,生五倍子2兩,熟五倍子2兩,乳香(去油)3錢,沒藥(去油)3錢,無名異1兩。 主治:止血解痛,生肌。不作膿,不怕風。主治:金瘡。

金瘡止血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風化石灰7兩(細研,用小便浸3日3夜,濾出曬乾,爲末),麒麟血3兩(去末,炒令紫色),雞子10枚(取白,和風化灰,爲3丸,入炭火內燒令紅色,取出于地上出火毒1宿)。 主治:乾瘡止痛,生肌長肉。主治:傷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