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二寶丹

辰砂二寶丹

CHEN SHA ER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膀胱經 14%
胃經 14%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二寶丹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能有效安神定志,改善睡眠品質。
  2. 化瘀止痛: 硃砂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硃砂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辰砂二寶丹的組成中,硃砂的添加既能鎮心安神,又能化瘀止痛,有效治療心神不安、跌打損傷等病症。然而,硃砂屬於有毒藥物,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辰砂二寶丹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利濕,化痰止咳: 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之功效。辰砂二寶丹以辰砂、珍珠為主要成分,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加入滑石可增強其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熱痰壅肺、咳嗽氣喘等病症。

二、 調和藥性,保護脾胃: 辰砂、珍珠性寒,服用過量容易損傷脾胃,而滑石性寒偏涼,與辰砂、珍珠相配,可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砂二寶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男婦楊梅結毒」,即梅毒(古稱楊梅瘡)及其引發的結毒病變,常見症狀包括頭腦、咽喉、鼻部等處的潰爛腐蝕(「咽喉鼻腐」)。梅毒在明代後廣泛流行,中醫認為其病機為濕熱毒邪深伏血分,侵蝕筋骨臟竅。土茯苓為明清時期治楊梅毒之要藥,而方中辰砂、滑石配伍土茯苓,意在清解血分熱毒、利濕祛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飛辰砂(朱砂)

    • 性味甘微寒,入心經,傳統用於鎮驚安神、清熱解毒。
    • 此方取其「解毒」之功,針對梅毒熱毒深伏血分之病機,能清心火、解血毒,抑制腐爛。古籍如《本草綱目》載其「解胎毒、痘毒,驅邪瘧」。
  2. 飛滑石

    • 性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擅長利水滲濕、清暑熱。
    • 梅毒濕熱蘊結,滑石能通利水道,使濕熱從小便而出,與土茯苓協同強化祛濕效果,避免毒邪纏滯。
  3. 土茯苓(煎湯送服)

    • 為本方核心載體,性甘淡平,解毒除濕、通利關節,《本草綱目》明確記載其為「治楊梅毒瘡要藥」。
    • 每劑用一斤(約現代596克)大量煎湯,長期服用可緩解梅毒深層毒性,尤其針對黏膜潰瘍、筋骨疼痛。

配伍邏輯與協同作用

  • 清熱解毒:辰砂涼血解毒,直攻血分熱毒;土茯苓專解瘡毒,二者內外分消。
  • 利濕排毒:滑石與土茯苓相須為用,使濕毒從下焦滲泄,減輕上部(頭面咽喉)腐蝕。
  • 給藥設計:藥末分十二服,搭配大量土茯苓湯,既緩解朱砂毒性(分次微量),又通過持續服藥逐步拔毒。

中醫理論背景
此方體現「清血解毒、利濕通竅」法,符合明清醫家對梅毒「濕熱毒瘀」的認識。土茯苓煎湯送服,暗合「藥專力宏」思路,針對結毒頑固性,強調長期調治。

傳統服藥法


飛辰砂2錢5分,飛滑石2錢5分。
上為細末,分十二服。
每服用土茯苓1斤和煎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二寶丹,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飛辰砂2錢5分,飛滑石2錢5分。 主治:男婦楊梅結毒,或在頭腦,咽喉鼻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