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澄源固本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功效: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痰、咳嗽痰多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澄源固本丸可能針對脾胃虛弱、濕痰阻滯的病症,因此加入半夏以化痰利濕。
- 降逆止嘔:半夏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緩解因濕痰阻滯、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綜上所述,澄源固本丸中加入半夏,是為了發揮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濕痰阻滯等病症的目的。
澄源固本丸中加入橘紅,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化痰: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疏散肺氣,解除痰濁阻滯,有助於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狀。
- 宣肺止咳: 橘紅又能宣肺散寒,對於因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咳痰、胸悶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澄源固本丸中加入橘紅,可起到理氣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狀,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澄源固本丸中加入胡蘆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腎固本:胡蘆巴性溫,入腎經,能溫補腎陽,固本培元。對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婦女不孕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二、調和脾胃:胡蘆巴亦能健脾和胃,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提升整體療效,促進身體恢復。
澄源固本丸中包含旋覆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功效:
- 降逆止嘔: 旋覆花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脾胃氣逆、嘔吐不止等症狀,可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 化痰止咳: 旋覆花亦可宣肺化痰,對於痰濁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澄源固本丸中加入旋覆花,可藉其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等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澄源固本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鎮肝熄風:代赭石性寒,味甘苦,入肝經,能平肝潛陽,鎮肝熄風。對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代赭石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於穩定肝火,防止其過度亢奮而引起各種不適。
- 止嘔安胎:代赭石能降逆止嘔,對於妊娠嘔吐、胎動不安等症狀,能起到安胎穩胎的作用。同時,代赭石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孕婦因肝火旺盛而引發的妊娠反應,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綜上所述,代赭石在澄源固本丸中起到鎮肝熄風、止嘔安胎的作用,有效改善肝陽上亢、妊娠反應等相關症狀。
澄源固本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其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理氣止痛,降逆止嘔: 吳茱萸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其降逆止嘔的作用,可抑制胃氣上逆,治療呃逆、嘔吐等症狀。
因此,澄源固本丸中加入吳茱萸,旨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降逆止嘔,以達到治療脾胃虛寒、肝氣鬱滯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澄源固本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痰飲」,意指體內水濕代謝失常,痰濁停聚所致的病證。痰飲可泛溢三焦,阻滯氣機,引發咳嗽、胸悶、嘔逆、眩暈、肢體困重等症狀。古人以「澄源固本」為名,強調其既能祛除痰飲之標(澄源),又能溫補脾腎之陽以固本,標本兼治。
二、組成與方義推論
祛痰降逆,調暢氣機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治痰飲要藥。能開泄結滯,消散痰濕。
- 橘紅:理氣寬中,燥濕化痰,助半夏宣肺氣、化濕濁。
- 旋覆花:降氣消痰,主治痰壅氣逆;配合代赭石(重鎮降逆)增強肅降肺胃之效。
溫腎暖肝,散寒止痛
- 胡蘆巴:補腎陽,逐寒濕,推測用於下焦虛寒所致痰飲內停。
- 吳茱萸:溫肝散寒,下氣止痛,鹽製後更入腎經,助陽化氣以消陰翳。
- 荔核:行氣散結,散寒止痛,炒焦後增強溫散之力,針對寒痰凝滯之證。
固本培元,標本兼顧
- 荔肉熬膏:甘溫補益,兼能和中緩急,輔助溫補脾腎,使祛痰不傷正。
- 代赭石(煅製):重鎮沉降,兼能固攝下焦,防痰飲上逆。
三、治療原理推導
此方以「溫化寒痰」為主軸,結合「調氣」與「溫陽」:
- 痰飲成因為陽虛寒凝:脾腎陽虛則水濕不化,肝寒則氣滯津停,導致痰濁內生。方中吳茱萸、胡蘆巴溫補脾腎,荔核散肝經寒滯,從根本改善痰飲生成環境。
- 痰飲病理為氣機逆滯:痰阻氣道則咳逆,犯胃則嘔惡。夏、橘、旋覆、代赭降肺胃之氣,使痰隨氣下。
- 標本並治結構:半夏、橘紅、旋覆花治標以祛痰,胡蘆巴、吳茱萸治本以溫陽,代赭石鎮逆防復發,荔肉滋養緩峻藥之性。
四、配伍特點
- 溫燥與沉降並用:吳茱萸、半夏等溫燥藥配代赭石沉降,防溫藥升散太過。
- 行氣與補益兼施:荔核、橘紅行氣散結,荔肉補虛,寓攻於補。
- 注重「固下焦」:胡蘆巴、鹽製吳茱萸直入腎經,煅代赭石固攝下元,體現「固本」思想。
結語
「澄源固本丸」為治療寒痰內伏兼下焦虛冷之劑,通過溫陽化飲、降逆化痰,達到澄痰源、固陽本之效。其組方邏輯嚴謹,層次分明,契合痰飲「陽虛為本、痰阻為標」的病機特點。
傳統服藥法
半夏、橘紅、荔核(打碎,炒焦,研)2兩,胡蘆巴(另研)、旋覆花(另研)2兩5錢,代赭石(煅,醋淬酥,飛)2兩,吳茱萸(鹽湯泡7次)5錢。
荔肉熬膏為丸。
每服2錢,白湯送下。
方中夏、橘、胡蘆巴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澄源固本丸,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半夏、橘紅、荔核(打碎,炒焦,研)2兩,胡蘆巴(另研)、旋覆花(另研)2兩5錢,代赭石(煅,醋淬酥,飛)2兩,吳茱萸(鹽湯泡7次)5錢。 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