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紅丹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排泄,達到治療血熱妄行、瘀血阻滯之目的。
-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大黃在祕紅丹中扮演著瀉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祕紅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其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祕紅丹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肉桂的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效,可以改善患者的寒凝血瘀狀態,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助藥力,增強療效: 肉桂具有引藥入經、助藥力之功效,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藥物的療效。祕紅丹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也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肉桂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祕紅丹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安胎: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脾經,具有鎮肝熄風、止血安胎之效。祕紅丹常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崩漏、胎漏等症,代赭石能有效止血安胎,穩定胎兒,避免流產。
- 降逆止嘔:代赭石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妊娠嘔吐、噁心等症狀也有幫助。祕紅丹中常配合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紅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醫學衷中參西錄》,主治「肝鬱多怒,胃鬱氣逆」所致吐血、衄血,強調無論因寒因熱,凡他藥不效者皆可奏捷。其適應症關鍵在於「氣逆」與「肝火」相兼:患者多見暴吐鮮血、心中煩熱,脈數而按之不實,甚則夢中惱怒哭泣而誘發吐血,顯係肝氣橫逆,迫血上行,胃絡損傷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生赭石(六錢)為君:
- 質重沉降,直入肝胃二經,善降逆氣。《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能生血兼能涼血,而其質重墜,又善鎮逆氣」,尤宜於氣火上衝之吐血。此處重用六錢,正為壓制亢盛之逆氣,使血不隨氣升而自止。
川大黃(一錢)為臣:
- 大黃本可瀉火化瘀,然此方用其細末少量,非為攻下,意在借其苦降之性,助赭石導氣火下行;兼能化瘀生新,防離經之血留滯為患。張錫純謂:「大黃能降胃氣,胃氣下降則血不上行」,與赭石相配,降逆之力倍增。
油肉桂(一錢)為佐使:
- 性辛溫,傳統視為「引火歸元」之品。此方妙在與寒涼藥配伍,既可防赭石、大黃過寒冰伏氣血,又能溫通血脈,促進止血而不留瘀。其辛散之性,尤能疏解肝鬱,針對「夢中惱怒」之病機。肉桂與大黃寒溫並用,相反相成,乃張錫純用藥特色。
配伍深意與原理:
- 降逆為主,兼調寒熱:全方以赭石鎮墜、大黃苦降為核心,直折沖逆之勢;佐肉桂溫通,既制寒凉,又解肝鬱,構成「降氣—清熱—溫通」三法並行之局。
- 針對「鬱火」病機:肝鬱化火,火性上炎,迫血妄行,故見吐血頻發。此方不專事涼血,而重調氣機,氣降則火降,血自歸經,暗合「治血先調氣」之旨。
- 心理層面調節:患者夢中惱怒,乃肝失條達之象。肉桂疏肝,赭石鎮肝,大黃瀉肝,三藥協力平抑肝用,故能止吐血兼除煩夢。
此方組方簡練,藥僅三味而標本兼顧,降氣、瀉火、溫通並行不悖,堪稱治氣逆吐血之巧思妙劑。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細末1錢,油肉桂細末1錢,生赭石細末6錢
身體壯實而暴得吐血者,大黃、肉桂細末各1錢半,將生赭石末6錢與之和勻,分3次服,白開水送下,約1點半鐘服1次。
將大黃、肉桂末和勻,用赭石末煎湯送下。
吐血一婦人,年近三旬,咳嗽痰中帶血,劇時更大吐血,常覺心中發熱。其脈一分鐘九十至,按之不實。投以滋陰寧嗽降火之藥數劑無效。自言夜間睡時,常作生氣惱怒之夢,怒極或夢中哭泣,醒後必然吐血。遂用本方,吐血頓愈,惱怒之夢,亦以此不作。後又遇吐血者數人,投以此方,皆隨手奏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紅丹,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川大黃細末1錢,油肉桂細末1錢,生赭石細末6錢主治:肝鬱多怒,胃鬱氣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證屢服他藥不效。 主治:肝鬱多怒,胃鬱氣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證屢服他藥不效者;無論因涼因熱,服之皆有捷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