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育真丹方劑中使用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止嘔安胎: 代赭石性寒,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之效。孕婦常因肝陽上亢,導致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胎動不安等症狀,代赭石可平息肝陽,安定胎兒,緩解嘔吐等不適。
- 化痰降逆,止咳平喘: 代赭石亦具化痰降逆之功,可治療痰阻氣道、咳嗽氣喘等症。孕婦若因痰濁壅肺而致咳喘,代赭石能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總體而言,代赭石在育真丹方劑中發揮平肝潛陽、止嘔安胎、化痰降逆等作用,對於孕婦的頭暈嘔吐、胎動不安、咳嗽氣喘等症狀均有改善效果。
育真丹方劑中加入紫石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紫石英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育真丹中,紫石英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並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紫石英還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在一些伴隨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的病症中,紫石英可以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病目的。
育真丹方中使用赤石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固澀止瀉:赤石脂性澀,能收斂止瀉,對於脾虛泄瀉、腸滑不固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育真丹多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等症,赤石脂的收斂止瀉作用能幫助改善這些症狀。
- 清熱解毒:赤石脂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育真丹中加入赤石脂,可起到清熱解毒、止瀉的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育真丹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育真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行氣止痛: 乳香還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乳香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症狀。育真丹中常與其他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功效的中藥材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育真丹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歸脾、肝、腎經。其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可溫暖脾腎,驅散寒氣,並有助於緩解氣滯引起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健脾開胃,助消化:茴香亦有健脾開胃、助消化的功效,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因此,在育真丹中加入茴香,可發揮其溫陽散寒、理氣止痛、健脾開胃等功效,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育真丹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有助於治療因血瘀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 止咳平喘: 五靈脂還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能緩解肺氣鬱滯、痰液阻塞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對於肺部疾病的輔助治療具有一定作用。
因此,五靈脂的加入有助於提升育真丹的活血化瘀和止咳平喘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育真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乾薑可溫暖脾胃,促進陽氣生發,起到緩解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育真丹中其他藥物如肉桂、附子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乾薑與之配合,可互相增強藥效,達到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的效果。
總之,育真丹中加入乾薑,旨在通過溫陽散寒,助陽化氣,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達到治療脾胃虛寒、陽氣不足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育真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婦人三十六疾」,出自古代婦科典籍,泛指婦女下焦(胞宮、帶脈)虛寒所致的各種病症,具體表現為:
- 下臟久虛:胞宮氣血不足,功能衰退,常見月經不調、不孕。
- 沉寒痼冷:寒邪深伏下焦,導致腹痛畏冷、四肢不溫。
- 帶下五色,變易不定:因寒濕久鬱化熱,或兼夾瘀滯,使白帶顏色異常(青、黃、赤、白、黑),質地清稀或黏稠。
- 漸覺瘦弱:長期氣血耗損,形體羸瘦,屬虛勞範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礦物類)——固澀溫陽
- 代赭石:重鎮降逆,斂血止血,防崩漏帶下。
- 牡蠣、紫石英、赤石脂:
- 牡蠣斂陰固帶,紫石英溫補胞宮,赤石脂澀腸止瀉(兼固下焦)。
- 四石同用,以米醋淬製,增強收澀與溫通之力,針對沉寒痼冷、帶下不止。
2. 輔助藥物(植物、動物類)——散寒化瘀
- 乳香:活血止痛,改善寒凝血瘀之腹痛。
- 五靈脂:散瘀通絡,與乳香共解「久病入絡」之瘀滯。
- 乾薑、茴香:溫中散寒,茴香專入下焦,引藥直達病所。
3. 配伍特點
- 溫澀並用:礦物藥固澀止帶,植物藥溫散寒瘀,標本兼治。
- 動靜結合:紫石英、乾薑偏靜以溫補,乳香、五靈脂偏動以通瘀,防過澀留邪。
- 米醋與糯米糊:醋製增強藥物入肝經(肝主胞宮),糯米糊補中益氣,顧護脾胃。
三、推測現代應用方向
本方組合體現「溫陽固脫、化瘀止帶」之法,可對應現代:
- 慢性盆腔炎(寒濕型)
- 功能性子宮出血(虛寒兼瘀)
- 帶下病(如細菌性陰道炎、宮頸糜爛)屬寒熱錯雜者。
總結:育真丹以礦物藥為君,植物藥為佐,針對下焦虛寒夾瘀之複雜病機,溫補而不留瘀,收澀而不礙邪,體現古代婦科「調奇經、固衝任」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代赭石4兩,左顧牡蠣(去兩頭,取中間者用)4兩,紫石英4兩,赤石脂4兩,上藥並為細末,米醋和成劑,勻分為6鋌,入在甘鍋子內燒通赤,半時辰取出,放冷,再搗為細末,次入:乳香2兩(別研),茴香(微炒)2兩,五靈脂(去砂石)2兩,乾薑2兩(炮)。
上藥乳香以下四味為細末,與前四味末和勻,醋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前、空心煎茴香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育真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代赭石4兩,左顧牡蠣(去兩頭,取中間者用)4兩,紫石英4兩,赤石脂4兩,上藥并爲細末,米醋和成劑,勻分爲6铤,入在甘鍋子內燒通赤,半時辰取出,放冷,再搗爲細末,次入:乳香2兩(别研),茴香(微炒)2兩,五靈脂(去砂石)2兩,乾薑2兩(炮)。 主治:婦人三十六疾,下臟久虛,沉寒痼冷,帶下五色,變易不定,漸覺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