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湯

ZI SHI Y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腎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1%
脾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5%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石英湯中包含紫石英,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紫石英性寒,味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內蘊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吐血、衄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化瘀止痛: 紫石英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紫石英湯中含有白石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相輔相成: 紫石英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而白石英性涼,入肺經,能清熱瀉火、利濕止痛。兩者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涼血止血,更能利濕止痛,協同增強療效。
  2. 增強功效: 紫石英主要針對熱毒血瘀所致的病症,而白石英則針對熱邪內盛、濕熱蘊結所致的病症。將兩者合用,能夠更全面地治療熱病,並能減輕藥物的副作用,提高療效。

紫石英湯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瀉火: 赤石脂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紫石英湯以清熱解毒為主,赤石脂可輔助紫石英等藥物,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2. 利濕退黃: 赤石脂亦具利濕退黃之效,對於濕熱蘊結、黃疸病症,可配合紫石英等藥物,加速濕熱排出,改善黃疸症狀。

總而言之,赤石脂的加入有助於增強紫石英湯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功效,使其在治療濕熱蘊結、黃疸等症方面更加有效。

紫石英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紫石英性寒,入腎經,擅長治療寒凝血瘀之症。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二者配伍,一寒一溫,寒溫並用,相得益彰,可溫陽散寒,改善寒凝血瘀之症。
  2. 助藥力:乾薑味辛,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紫石英的藥力更好地發揮,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同時,乾薑還可緩解紫石英的寒性,避免寒性過強,導致胃寒不適。

主治功效


紫石英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功效

紫石英湯的主要功效可以概括為:溫補心腎、鎮驚安神、調和氣血、止血固澀。主要用於治療心腎虛損、驚悸不安、虛勞羸瘦、寒熱往來、經血不止等症。

各文獻記載與分析

《聖濟總錄》

  • 「治傷寒後驚悸煩悶,虛羸少力。紫石英湯方」: 此處紫石英湯用於治療傷寒病後,因正氣受損,心神失養所致的驚悸、煩悶、虛弱無力等症。方中紫石英補益心腎、鎮驚安神;白石英潤肺止咳,有助於恢復肺氣;赤石脂固澀收斂,可以輔助紫石英加強安神之效;乾薑溫中散寒,與生薑合用,可以調和脾胃,增進食慾,改善虛羸狀態。
  • 「治心經邪熱,虛煩懊躁,頭目不利,神思昏倦。紫石英湯方」: 此處記載的紫石英湯應為另一版本,組方中包含了人參、茯苓等更多藥材。此方既能清心經之邪熱,又能滋補心氣,適用於心虛有熱導致的虛煩、頭目不清、精神不振等症。
  • 「治婦人經血不止,心多驚恐。紫石英湯方」: 此方用於治療婦女經血過多、伴有心神不寧的症狀。紫石英在此既能補益心腎,又能安神定志;赤石脂具有固澀止血的作用,可以控制經血過多;乾薑、生薑溫經散寒,可以改善虛寒體質。
  • 「治產後蓐勞虛衰,寒熱羸瘦。紫石英湯方」: 此處的紫石英湯加入了豬腎同煎,用於治療產後虛勞,體現了中醫“以形補形”的思想。豬腎補腎益精,與紫石英合用,可以加強補益腎氣的作用,從而改善產後虛弱、寒熱交作、消瘦等症狀。

《華佗神方》

  • 「主治心虛寒熱百病,令人肥健。」: 此處強調了紫石英湯補益心虛、調和寒熱的功效,並指出長期服用可以使人體格健壯。
  • 藥方組成為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乾薑。

《雞峰普濟方》

  • 「主心虛驚悸寒熱百病,令人肥健。」: 與《華佗神方》記載的功效相同。
  • 藥方組成與《華佗神方》相同,但增加了白石英。
  • 特別強調了服藥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長時間煎煮、分次服用、服後活動以促進藥效運行全身等。

《千金翼方》

  • 「主心虛驚悸、寒熱、百病,令人肥健方。」: 功效記載與《華佗神方》、《雞峰普濟方》基本一致。
  • 藥方組成與《雞峰普濟方》相同。
  • 特別提到“此湯補虛,除痼冷莫過於此”,說明此方對於治療虛寒性疾病有顯著效果。

《太平聖惠方》

  • 「治虛勞。止驚悸。令能食。」: 簡明扼要地概括了紫石英湯的功效。
  • 此方單用紫石英一味藥,水煎服或煮粥食用,更強調了紫石英本身滋補強壯的作用。

治療原理

紫石英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溫補心腎: 紫石英為方中主藥,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溫補心腎、鎮驚安神的功效。心主血脈,腎藏精,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則氣血調和,精神安寧。
  2. 調和陰陽: 方中既有紫石英、乾薑等溫熱藥,又有白石英等偏涼潤的藥物,寒溫並用,可以調和體內陰陽,改善寒熱往來的症狀。
  3. 固澀收斂: 赤石脂具有固澀止血、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輔助紫石英加強安神定志的功效,並能治療經血不止等症。
  4. 健運脾胃: 乾薑、生薑溫中散寒,可以健運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虛羸少力的症狀。
  5. 以形補形: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紫石英湯加入豬腎同煎,體現了中醫“以形補形”的思想,豬腎補腎益精,可以加強補益腎氣的作用。

總結

紫石英湯是一個具有溫補心腎、鎮驚安神、調和氣血、止血固澀等多重功效的方劑。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和臟腑理論,通過補益心腎、調和陰陽、固澀收斂、健運脾胃等途徑,達到治療心腎虛損、驚悸不安、虛勞羸瘦、寒熱往來、經血不止等症的目的。不同醫書所載的紫石英湯在組方和用法上略有差異,但其核心功效和治療原理基本一致。

傳統服藥法


紫石英5兩(打碎如米豆大,水淘1遍)。止驚悸,令能食。
以水1鬥,煮取2升,去滓澄清,細細溫服,或煮羹粥食亦得,服盡更煎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妄想狀態骨質疏鬆症肥胖腹瀉身體消瘦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紫石英湯,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紫石英5兩(打碎如米豆大,水淘1遍)。 主治:止驚悸,令能食。主治:虛勞。

紫石英湯, 出處:《千金翼》卷十二。 組成:紫石英10兩,白石英10兩,白石脂30兩,赤石脂30兩,乾薑30兩。 主治:補虛,除痼冷,令人肥健。主治:心虛驚悸,寒熱百病。

紫石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組成:紫石英(别研如粉)半兩,鍾乳石半兩,白石英(研)半兩,熟乾地黃(焙)半兩,當歸(切,炒)半兩,半夏(生薑自然汁制)半兩,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3分,甘草(炙)3分。 主治:産後蓐勞虛衰,寒熱羸瘦。

紫石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組成:紫石英(别研)、麥門冬(去心,焙)2兩,生乾地黃(洗,切,焙)半兩,人參半兩,紫蘇莖葉半兩,遠志(去心)半兩,茯神(去木)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赤小豆1兩。 主治:心經邪熱,虛煩懊躁,頭目不利,神思昏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