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英

白石英

BAI SHI YING

  • 英文名稱:Quartz Quartz
  • 別名:石英
  • 藥品來源:為氧化物類礦物石英的礦石。採收和儲藏:採得後,揀選純白的石英。
  • 道地藥材:河北, 陝西, 廣東, 江蘇, 湖北, 福建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白石英的傳統功效


1. 散風寒

白石英散風寒的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而是從其整體作用中推衍而出。古代醫籍中,鮮少直接點明白石英單方具有「散風寒」的效用,多著重其其他方面的療效。

從提供的文獻來看,《神農本草經》記載白石英「除風濕痹」,這其中「風濕痹」並非單純的風寒,而是包含了風、濕、寒等多種病邪引起的痹症。 此處的「除」字,也並非指直接散寒,而是指通過其整體藥性,協助身體抵抗並排除風濕寒邪,緩解痹症。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礦物藥材具有的調節免疫功能的機理或許存在某些關聯。

《本草備要》提及「濕即潤也」,並指出石藥性燥,但認為徐之才使用二石英作為潤劑是合理的。這說明白石英並非單純燥熱之物,其性情比較複雜,在某些情況下可發揮潤澤的作用,而這也可能間接地與緩解風寒引起的乾燥不適相關。

《本草衍義》則強調白石英不宜久服,並提到張仲景用白石英時是「咀」,而非研磨成細末,這暗示了其使用方法與劑量控制的重要性,也間接說明瞭其藥性並非單純而強烈的散風寒之藥。 藥物作用機制複雜,單從「散風寒」的角度詮釋白石英的功效顯然不夠全面,應結合其他症狀和整體辨證施治。總體而言,白石英散風寒的作用應理解為其多種功效中的間接作用,而非其主要或直接功效。

2. 利小便

白石英,其「利小便」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及應用方式,歷代醫家見解略有差異。

《名醫別錄》直接指出白石英「利小便,補五臟」,這是對其利尿作用最直接的描述。 然而,其他典籍則對其利尿作用的理解,更多地結合了其整體藥性來闡述。《本草書名》中提及白石英可「去濕」,而《本草備要》則進一步解釋「濕即潤也」,暗示白石英可能通過利尿的方式,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達到平衡的效果。這與現代醫學中利尿劑的作用機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共通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衍義》則提醒「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並引用張仲景的用藥方法說明其不宜久服。 這顯示古人對白石英藥性的理解,更偏向於短期應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疾病,而非長期服用以維持身體機能。 儘管《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白石英可以「益氣」,但其「利小便」的作用,似乎更多被理解為治療某些特定病症的輔助手段,而非單純的利尿劑。 總之,白石英的「利小便」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得到記載,但其應用需要結合病症,並參考其整體藥性及用量,不可輕易自行服用。 而從不同典籍的記載來看,白石英的利尿作用可能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整體藥性作用下的其中一個表現。

3. 安心神

白石英,在古代醫籍中記載,其「安心神」的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從其其他功效推演而來。文獻中較少直接提及白石英能安心神,更多的是描述其利尿、止咳、消炎等功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白石英能「益氣」,而「氣」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與精神狀態密切相關,氣足則神旺,這或許可以間接地理解為其具有安定精神的作用。 然而,《本草衍義》則提出警示:「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說明長期服用並非益事,需謹慎使用。 這也暗示了白石英並非滋養心神、長期服用以達安心之效的藥物,其作用機理可能更傾向於通過改善身體其他方面來間接影響精神狀態。

《藥對》中提到白石英可「去枯」,《本草備要》則進一步解釋「濕即潤也」,這說明白石英可能具有滋潤的特性,而心神之安寧也與體內陰陽平衡、津液充盈有關。 因此,白石英的「安心神」功效,可能源於其潤澤、益氣的作用,使得身體狀況改善,間接地達到安定心神之效。 但需注意,《本草衍義》中張仲景僅以「咀」而非「細末」使用白石英,也暗示其使用方式和劑量需謹慎,並非長期服用以達到安心神之目的。 總體而言,白石英「安心神」之效應並非其主要功能,且需根據身體狀況及醫師指示使用。

4. 溫肺腎

白石英,其「溫肺腎」的功效並非其主要或顯著的作用,從歷代本草典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其功效更偏向於清熱利濕、潤燥等方面,而非直接溫補肺腎。

《神農本草經》記載白石英主治消渴、陰痿不足、咳嗽逆氣等,這些症狀不見得都與肺腎虛寒直接相關。其「益氣」之效,也並非溫補之益,而是指增強正氣,使機體恢復平衡。 《藥性論》提及白石英能治肺癰吐膿、咳嗽上氣,這些多屬肺部實證,而非虛寒之症。 《名醫別錄》記載其「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其中「療肺痿」與肺虛相關,但「下氣」、「利小便」卻指向利水通淋的功效,與溫補肺腎方向有所差異。

《本草衍義》中,著重提醒白石英「未聞久服之益」,並點出張仲景用藥方式的用意,暗示其非長期溫補之藥。 《本草備要》更直接指出石藥多屬燥性,而將其用作潤劑,是取其某些特定性質,而非其溫補之性。 雖然《藥對》提到白石英可治療濕邪,但濕邪的類型複雜,也未必都與肺腎虛寒相關。 《湯液本草》中王好古提及白石英「實大腸」,更是說明其作用與腸胃功能相關,與溫肺腎功效相距甚遠。

綜上所述,雖部分文獻提及白石英對肺部疾患有效,但其溫肺腎的功效並非古代醫家所強調的重點,更多的是其清熱利濕、潤燥、以及輔助治療肺部某些疾病的作用。 因此,單純將白石英視為溫補肺腎之藥,需謹慎考量。

5. 強筋骨

白石英,其「強筋骨」功效並非其主要或顯著作用,古代典籍中也鮮少直接提及。從提供的文獻來看,白石英的功效多圍繞著利水、潤燥、益氣等方面。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益氣,除風濕痹」,這其中「除風濕痹」可以間接地與強筋骨產生聯繫。風濕痹證常導致筋骨疼痛、活動不便,白石英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以減輕水濕停滯造成的腫脹,而其益氣作用則有助於提升身體機能,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間接地緩解筋骨不適。但需注意,《本草衍義》中明確指出「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說明其並非長期服用以強筋骨的良藥,需謹慎使用。

《本草書名》中提及「濕可去枯」,《本草備要》則解釋「濕即潤也」,這說明白石英具有潤燥作用,但其潤燥作用與現代理解的滋補筋骨並非完全等同。《藥性論》和《名醫別錄》中則更側重於白石英的肺部疾病和利水消腫的功效,並未直接涉及筋骨。 《湯液本草》提到的「實大腸」,也與筋骨無直接關聯。

總體而言,雖部分文獻暗示白石英可能因其利水、益氣等作用而間接有助於緩解風濕痹引起的筋骨不適,但其並非專門治療或顯著增強筋骨的藥物。 古人使用白石英時,多注重其在特定病症中的作用,而非單純追求強筋骨的功效。

6. 補陽

白石英,作為單方藥材,其「補陽」功效並非其主要或顯著作用,古籍中記載多偏向其他方面,例如清熱、利濕、止咳等。要理解白石英與「補陽」的關係,需要結合古代醫家對於「陽」的理解以及白石英的藥性來分析。

《神農本草經》記載白石英「益氣」,而「氣」在古代醫學中與「陽」密切相關,氣足則陽盛。因此,白石英的「益氣」功能可以間接地理解為一種「補陽」的作用。但此「益氣」並非如同補藥般直接壯陽,而是通過調理臟腑陰陽平衡來達到間接補益的效果。 例如,它能治療「陰痿不足」,此「陰痿」並非單純陽虛,而可能是因寒濕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影響陽氣的發揮。白石英在此則可能通過其利濕、除風濕之性,疏通經絡,恢復陽氣的正常運作。

《名醫別錄》提到白石英「補五臟」,五臟陰陽平衡是身體健康的基礎。白石英若能調理五臟,使其陰陽協調,自然間接地對整體陽氣有所裨益。

然而,古代醫家對白石英的長期服用也抱持謹慎態度。《本草衍義》中明確指出:「未聞久服之益」,並提及張仲景用藥時也僅咀嚼而非研磨細末,暗示其並非適合長期大量服用以達到顯著的補陽效果。 《本草備要》更指出石藥性燥,與其他潤藥有所不同,使用需謹慎。因此,白石英的「補陽」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整體藥性在特定情況下發揮的間接效果,需結合病症和醫師專業判斷。

7. 補氣

白石英,其補氣功效在古代典籍中並非主打,而是夾雜於其他功效之中,需要仔細分析。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白石英「益氣」,這是關於其補氣功效最直接的記載。然而,此處的「益氣」並非單指氣虛的治療,而是與其他功效,例如消渴、陰痿不足、咳逆等並列,可見其「益氣」作用可能更多的是輔助性的,在治療其他病症過程中,能起到一定的扶助正氣的作用。

其他典籍的記載則更側重其清熱、利濕等功效。《本草書名》中提及白石英能「去枯」,與《本草備要》中「濕即潤也」的說法相呼應,暗示其可能通過滋潤以間接達到平衡陰陽、間接的補氣效果。 然而,《本草衍義》卻指出「未聞久服之益」, 甚至提醒「久服,更宜詳審」,說明白石英的補氣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且長期服用需謹慎。

《名醫別錄》提到白石英「補五臟」,這似乎與補氣相關,但「補五臟」是一個較為籠統的概念,涵蓋範圍廣泛,並不能單純理解為直接的補益肺氣。綜合來看,白石英的補氣功效可能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其多種功效的綜合體現,更像是通過調理其他臟腑功能,間接達到扶正氣的效果。 因此,單純依靠白石英來補氣,其效果和安全性都值得商榷,需要結合其他藥物和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考量。

8. 降氣

白石英,其「降氣」功效並非其主要或最顯著的作用,但在古代典籍中仍能窺見其相關記載,需結合其他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此效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白石英「主咳逆(一作嘔逆)」,「咳逆」即咳嗽氣逆,屬肺氣上逆之症狀。而《藥性論》則提到其能「治嗽逆上氣」,同樣指向肺氣失於宣降。這暗示白石英可能具有一定的平降肺氣、緩解氣逆的作用,但這並非其獨力完成,而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的結果。

需注意的是,古籍對白石英的功效描述多樣,例如《名醫別錄》記載其「下氣、利小便」,「下氣」通常指降逆之氣,但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降氣」,而是通過利水、補益等多方面作用來達到平衡的效果。

《本草衍義》中張仲景的「風引湯」使用白石英,卻僅僅是咀嚼而非研磨成細末,這暗示了其使用方式的細膩,也暗示其降氣功效並非直接且猛烈,而是溫和緩慢的。 《本草備要》更指出石英屬燥性,與「潤」的藥性有所衝突,其被用作「潤劑」也需要審慎看待,這與其「降氣」功效的微弱性相符。

綜上所述,白石英的「降氣」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其多種功效的綜合體現,往往需要結合其他藥物,並需根據病情和劑量謹慎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單獨使用白石英降氣的效果有限。 其「降氣」作用更多地體現在緩解氣逆、肺氣上逆等症狀,而非直接強力下氣。

9. 清熱利尿

白石英,其清熱利尿之效,古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及應用需謹慎考量。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白石英能「利小便」,並提及其功效廣泛,包括治療消渴、咳逆等,並非單純著重利尿。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其「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說明其作用並非單純的「清熱利尿」,而是具有多方面功效。 這與現代中醫對其清熱利濕、通淋作用的理解相符。

然而,古籍中也反映出對白石英使用上的考量。《本草衍義》提到「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告誡不宜久服,需謹慎使用。 這暗示其清熱利尿作用可能偏向於急症處理,而非長期服用以達到保健效果。 《本草備要》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石藥性燥,而白石英作為潤劑之用,是基於特定方劑中的作用,而非單純憑藉其藥性。 《藥對》更以「濕可去枯」點明白石英的運用,與其清熱利尿的功效密切相關,說明其在治療濕熱蘊結導致的尿路不通等症狀上具有一定療效。

總而言之,白石英的清熱利尿作用,從古籍記載可見一斑,但其應用需根據具體病情及辨證施治,切勿單純依據其單一功效盲目使用。 古人對於藥物使用的謹慎態度,值得現代人借鑑。

白石英的古代典籍


白石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白石英的炮製


1.白石英:洗淨,曬乾,砸碎。
2. 煅白石英:取淨白石英砸碎,入坩堝內,置無煙的爐火中煅紅,取出,放涼,研細。亦有醋煅者,將白石英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至紅透,傾入醋中淬酥,取出再煅淬一次,晾乾。(每白石英100斤,用醋20斤)3.《醫學入門》:白石英,火煅醋淬七次,水飛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得配本草》:久服多服則元氣下陷。

白石英相關的方劑


白石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糖尿病男性勃起障礙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皮膚顏色發黃咳嗽黃疸

白石英含有的化學成分


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 鋁(Aluminum), 鐵(Iron), 鈉(Sodium), 鉀(Potassium)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