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

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

JIN YIN REN CAN ZHU SHI YING FU ER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16%
脾經 8%
腎經 8%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中,加入金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金屬元素的補益: 古人認為金屬具有特殊藥性,金箔具有滋陰、固腎、止血、解毒等功效,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改善體虛、腎虛等症狀。
  2. 增強藥效: 金箔具有延緩衰老、抗氧化等作用,與人參、石英等藥材搭配,能增強藥效,提升治療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中,加入銀箔,乃因古人認為銀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且能與人參、石英等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銀箔入藥,主要作用在於其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抑制細菌滋生,減輕炎症反應。同時,銀箔與人參、石英的結合,能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元: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方劑中加入人參,旨在補益患者元氣,提升正氣,有助於抵抗病邪,促進身體恢復。
  2. 協調藥性: 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性較重的藥材,例如石英。加入人參,可起到溫補之效,中和寒性藥物的影響,避免寒涼過度,達到陰陽調和之效,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方劑「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中加入「白石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白石英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內蘊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高熱、煩躁、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二、收斂止血:白石英能收斂止血,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等,有很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白石英在該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作用,輔助金銀人參等藥材,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諸虛邪氣」,意指適用於因正氣虛弱而導致外邪侵襲或內生病理產物積滯的綜合病證。「虛」為氣血陰陽不足,「邪氣」則包含風、寒、濕、熱等外邪,或痰飲、瘀血等內生之邪。其功效特點在於:

  1. 安定心臟:白石英重鎮安神,金銀質沉,助心氣穩定,人參補益心脾之氣,共奏寧心定悸之效。
  2. 扶正祛邪:人參大補元氣以固本,金銀「鎮驚解毒」(《本草綱目》),白石英「溫肺腎、安心神」(《本草備要》),兼能溫通經脈以逐邪。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人參(2兩)為君藥

    • 補五臟之氣,尤善益心脾,振奮正氣以驅邪外出。配伍金屬類藥,暗合「補氣需佐沉降」之理,防氣機浮越。
  2. 金、銀(各1兩)為臣藥

    • 金屬藥材質沉重,傳統認為能「鎮怯安魂」,化解虛性亢奮或驚悸。《本草綱目》載金可「鎮精神,堅骨髓」,銀能「安五臟,定心神」。其煎煮後微量溶出成分可能調節神經功能。
  3. 白石英(5兩)為佐使藥

    • 性溫微甘,主入心腎經,既助人參溫補陽氣,又借金銀之沉降引藥力入下焦,通利關節。《神農本草經》謂其「除風濕痹,利小便」,針對「邪氣」中的濕濁痹阻。

煎服法特點:

  • 量水刻記:以杖標記水位,確保煎煮濃縮至初始浸泡量,使藥汁濃厚,集中有效成分。
  • 濕土墊釜:急速降溫以防藥氣散失,符合古代「土生萬物」思維,土亦能緩和金石藥性。
  • 酒助藥行:酒引藥力通行經絡,加強祛邪之效,契合「邪氣」流竄特性。

全方配伍邏輯:
以補氣人參為主,搭配重鎮之金石,形成「補而不滯、鎮而不遏」的配伍。金石質地下行,可引虛火歸元;人參得金石之助,補力更趨沉穩,共奏補虛、安神、透邪之效。適用於心氣虛兼見驚悸失眠,或久病體弱伴風濕痹痛者。

傳統服藥法


金1兩,銀1兩,人參2兩,白石英5兩。
安定心臟。
上取1鐵釜淨洗,即下前件藥於釜中,先下水3大升,立一杖入釜中令至底,水所浸著處即刻記之;更下水2大鬥7升,通前總3大鬥,煎如魚眼沸,漸減至杖所刻之處即停火。急取濕土置釜底,取汁貯不津器中,其金、銀、石等漉出,收取其人參。
隨藥汁細細吃卻汁,每朝空腹服3大合,夜間又服2大合,服作食餌亦佳。每服後隨性飲酒行藥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 出處:《普濟方》卷二六○。 組成:金1兩,銀1兩,人參2兩,白石英5兩。 主治:安定心臟。主治:諸虛邪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