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豬腎羹

三石豬腎羹

SAN SHI ZHU SHEN GE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4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肝經 21%
心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6%
脾經 6%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石豬腎羹」中加入紫石英,主要源於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紫石英性寒,入膀胱經,能有效改善腎臟積熱,消退水腫,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此外,紫石英還具備清熱解毒功效,能清解因熱毒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將紫石英加入「三石豬腎羹」中,可發揮其藥用價值,增強方劑的療效,達到滋補腎臟、清熱解毒的功效。

「三石豬腎羹」方劑中加入白石英,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熱解毒: 白石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豬腎性溫,加入白石英可有效平衡其溫熱之性,避免過於燥熱,並能清熱解毒,調理腎臟虛熱。

二、利水通淋: 白石英兼具利水通淋之功效,對於腎臟積熱、水腫等症狀有輔助作用,配合豬腎的補腎功效,可達到利水消腫、通淋止痛之效。

「三石豬腎羹」方劑中使用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 磁石性寒,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止遺尿的功效。豬腎性溫,味甘,補腎益精。二者搭配,可協同增強補腎固精之效,適用於腎虛遺精、尿頻、腰膝痠軟等症狀。
  2. 鎮心安神: 磁石還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與豬腎一起使用,更能增強其安神定志之效,適用於心腎不交、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三石豬腎羹中包含豬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豬腎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填精壯陽之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早泄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2. 滋陰潤燥:豬腎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滋陰潤燥,改善因腎陰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因此,三石豬腎羹中加入豬腎,不僅可以補腎益精,更能滋陰潤燥,達到整體調理身體的效果。

三石豬腎羹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功效。豬腎本身也屬於補腎之物,兩者相輔相成,可增強補腎效果,適用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肉蓯蓉亦具滋陰潤燥之效,可以緩解腎虛引起的燥熱、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還能改善因腎虛引起的皮膚乾燥、毛髮枯黃等問題。與豬腎同燉,既能補腎,又能滋陰,更顯功效。

「三石豬腎羹」方劑中加入枸杞葉,是基於其性味甘平,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

枸杞葉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葉黃素等營養成分,可有效抗氧化,延緩腎臟衰老。 其清肝明目的作用,亦可緩解因腎虛所致的視力模糊、眼乾等症狀。

此外,枸杞葉與豬腎同食,可協同補腎益精的功效,增強腎臟功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三石豬腎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用於「腎氣不足,陽道衰弱」,即腎陽虛衰、精氣虧損所致的功能衰退。古代醫家認為,腎主藏精、司二陰,腎氣不足易見陽事不舉、腰膝痠軟、畏寒乏力等症。本方通過溫補腎陽、益精填髓,改善此類虛損狀態。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礦物類藥物(三石)

    • 紫石英:性溫味甘,歸心、肺、腎經。《神農本草經》載其「補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可溫腎助陽,兼鎮攝浮陽。
    • 白石英:性微溫味甘,歸肺、腎經。《本草綱目》言其「益氣,除風濕痺」,能溫肺腎之氣,助陽化氣。
    • 磁石:性寒味辛鹹,歸肝、腎經。此方用其「引火歸元」之力,輔助二石英固攝腎氣,且防溫燥過度。三石共奏補腎填精、溫陽鎮攝之效。
  2. 動物類藥與補益藥

    • 豬腎:以形補形,《千金方》多用於「理腎氣,通膀胱」,取其滋養腎精、引藥入腎之效。
    •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大腸經,為補腎陽、益精血要藥。《本草匯言》稱其「養命門,滋腎氣」,尤善治陽痿不舉。
  3. 枸杞葉
    性涼味甘苦,雖枸杞子更常用於補腎,然葉亦有「補虛益精」之效(《食療本草》),此方或藉其清輕之性調和全方溫燥,兼顧陰陽平衡。

  4. 配伍與劑型

    • 先煮三石取汁,取其質重沉降之氣以溫下焦;後入豬腎、蓯蓉等作羹,兼顧藥效與食養,符合「治腎宜緩」的治療原則。
    • 鹽、醬、五味末調味,鹽能引藥入腎,五味子(若為「五味末」成分)可斂腎氣,防陽氣耗散。

三、方劑整體原理
此方以礦物藥溫補鎮攝為君,動物藥與植物藥填精助陽為臣佐,體現「重可鎮怯、溫可祛寒」的思路。全方側重溫補腎陽,兼顧精血滋生,通過食療形式緩補虛損,適用於腎陽不足、性命門火衰之證。

傳統服藥法


紫石英3兩,白石英3兩,磁石(捶碎,淘去赤汁)3兩(捶碎布裹),豬腎2對(去脂膜,切),肉蓯蓉2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切),枸杞葉0.5斤(切)
先以水5大盞,煮石取2盞半,去石,著豬腎、蓯蓉、枸杞、鹽、醬、五味末等,作羹,空腹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三石豬腎羹,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紫石英3兩,白石英3兩,磁石(捶碎,淘去赤汁)3兩(捶碎布裹),豬腎2對(去脂膜,切),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切),枸杞葉半斤(切)主治:腎氣不足,陽道衰弱。 。 主治:腎氣不足,陽道衰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