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l4(Si4O10)(OH)8.4H2O] Halloysitum Rubrum,Halloysite Kaolin, Crimson Stone Resin, Halloysitum Rubrum, Halloysit, Red Halloysite
- 別名:紅高嶺,赤石土,赤石脂,赤符,紅土,吃油脂
- 藥品來源:本品為矽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土的一種紅色塊狀體。挖出後,主含含水矽酸鋁選擇紅色滑膩如脂的塊狀體,揀去雜石、泥土。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西藏, 四川, 廣東,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陜西, 內蒙古, 蒙古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赤石脂的傳統功效
1. 生肌斂瘡
赤石脂生肌斂瘡,斂瘡生肌,乃治瘡瘍不斂、濕疹膿水浸淫之良藥。其性味甘澀平,入肝、腎二經,具有補益肝腎、澀精斂瘡之功效。臨牀常與生地黃、黃柏、山藥等同用,以增強其生肌斂瘡之效。
2. 止血
赤石脂,乃止血良藥,古人謂之「金石之血」。其性寒涼,味甘澀,入脾、肺、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功。常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瘡瘍潰爛等症。赤石脂能收斂血脈,固攝精氣,故能止血;其味甘澀,能補益脾胃,生肌斂瘡,故又能治療大便出血、崩漏帶下等症。
3. 除煩
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心、肝、腎經。具有除煩、鎮靜、安神之功。凡心煩不寐、驚悸怔忡等症,皆可選用。
赤石脂之除煩作用,乃因其性寒涼,能清心降火,又能歛陰養血,故能寧心安神,除煩解鬱。
4. 排膿
赤石脂,性寒,味酸,澀,歸肝、腎二經。具有止血、收斂、固澀、排膿等功效。
排膿是赤石脂的重要功效之一。它能促進膿液排出,有助於傷口癒合。中醫認為,膿液是邪氣鬱積於體內而形成的。赤石脂的寒性可以清熱解毒,其酸澀之性可以收斂固澀,從而抑制膿液的產生。此外,赤石脂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膿液的排出。
因此,赤石脂常被用於治療各種膿症,如瘡癤、膿瘡、乳腺炎等。它可以內服或外用。內服時,可將赤石脂研成粉末,與其他中藥一起服用。外用時,可將赤石脂研成粉末,撒在傷口上,或用赤石脂製成的藥膏塗抹於患處。
5. 強筋骨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強骨、澀精縮尿之功。主治腎虛腰痛、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
赤石脂之強筋骨功能,與其補腎填精之效有關。腎主骨,腎精充沛,則骨骼強健。赤石脂能補腎填精,益髓養骨,故能強筋骨,使人筋骨強健。
6. 止瀉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歸腎、肝、脾經。具有止瀉、澀腸、斂汗、固脫之功。
《本草綱目》載:「赤石脂,止瀉痢,澀腸胃,斂汗固脫。」《醫林纂要》載:「赤石脂,止瀉痢,澀腸胃,固脫斂汗,下痢久不止,赤白痢,赤石脂、白芍藥、白朮等分,為末,服之。」
赤石脂止瀉的機制可能是由於其含有鞣質,鞣質具有澀腸止瀉的作用。另外,赤石脂還含有樹脂、揮發油等成分,這些成分也具有止瀉的作用。
7. 化腐生肌
赤石脂乃《本草綱目》中之藥材,味甘、性平,入心、肝二經,具有化腐生肌、生肌止痛、補血養血等功效。古云:「赤石脂,生肌止痛,補血養血,治一切瘡瘍金瘡,並生肌止血。」其化腐生肌之功能,乃因其含有豐富之維生素K,可促進凝血,加速傷口癒合;同時,其含有之單寧酸,亦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可防止傷口感染。故赤石脂常被用於治療瘡瘍金瘡、燒燙傷等,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8. 固澀收斂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止血功效。
「固」是鞏固、加強之意,「澀」是收斂、止瀉之意。「固澀收斂」功能,是指赤石脂能使鬆散的組織變得緊密,減少分泌物的排出,從而起到止血、止瀉、止帶等作用。
赤石脂常與其它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其收斂固澀的功效。
赤石脂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赤石脂的炮製
煅石脂:揀淨雜質,碾成細粉,用醋和勻,搓條切段,曬乾,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紅透,取出,放涼;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飛過三度,曬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有濕熱積滯者忌服。孕婦慎服。《本草經集注》:惡大黃,畏芫花。《藥性論》:惡松脂。《日華子本草》:畏黃芩、大黃、官桂。《本草經疏》:火熱暴注者不宜用。滯下全是濕熱,於法當忌,自非的受寒邪,下痢白積者不宜用。崩中法當補陰清熱,不可全仗收澀;滯下本屬濕熱積滯,法當祛暑除積,止澀之藥,定非所宜,慎之慎之。
赤石脂相關的方劑
赤石脂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