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附丸

熟附丸

SHU F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五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3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19%
脾經 14%
腎經 9%
膽經 9%
大腸經 9%
心包經 4%
肺經 4%
胃經 4%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熟附丸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止痛止痙: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止痙之功效。熟附丸主治寒凝氣滯、血脈瘀阻所致的腹痛、腰痛、肢體麻木等症,川芎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2. 溫陽散寒,助陽化氣: 川芎兼具溫陽散寒之功效,可溫煦脾腎陽氣,配合熟附子等溫陽藥物,協同散寒止痛,改善陽虛寒凝的症狀。

因此,熟附丸中加入川芎,不僅能活血止痛,還能溫陽散寒,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熟附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熟附丸以溫腎壯陽為主,但陽氣不足往往伴隨血虛,導致氣血失調。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使腎陽得以滋養,達到溫腎壯陽之目的。
  2. 緩解藥性: 熟附丸中含有肉桂、附子等溫燥之品,可能造成燥熱之弊。當歸性潤,可以緩解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出現上火等副作用。

因此,熟附丸中加入當歸,不僅能補血活血,更能調和氣血,緩解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

熟附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固澀止瀉:赤石脂性澀,可收斂腸道,固澀止瀉,與熟附子、肉桂等溫陽散寒藥協同,起到溫陽固澀止瀉的作用。

2. 制約溫燥:赤石脂入肺經,能清肺熱,制約附子、肉桂等溫燥之性,防止溫陽太過,損傷陰津。

熟附丸中赤石脂的加入,體現了中醫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則,既能增強藥效,又能避免藥性偏頗,體現了中醫藥學辯證施治的精髓。

熟附丸方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本培元,止汗安神: 龍骨性微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固澀止汗、鎮靜安神之效。熟附丸主治腎虛汗出,心神不寧,龍骨有助於補腎固本,收斂止汗,安定心神,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2. 輔助固腎,助陽止遺: 熟附丸中以熟地黃、山藥等滋補腎陰為主,龍骨則能起到輔助固腎、助陽止遺的作用。其收斂固澀之性,能減少腎氣外泄,減少遺精、滑泄等症狀,進一步提高藥效。

熟附丸方中加入木賊,主要是因為其利尿消腫、止血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目的。

木賊性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利尿消腫、止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水腫、止血,並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熟附丸以溫陽散寒、補腎壯陽爲主,而木賊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平衡方中藥性,使藥效更全面、更有效。

熟附丸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通脈止痛的功效。熟附丸多用於治療寒邪客體,陽氣不足所致的疾病,如陽虛畏寒、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脈微細等症狀,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改善患者症狀。
  2. 配合藥性: 熟附丸中其他藥材,如肉桂、乾薑、炙甘草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附子與之配伍,可增強溫陽散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熟附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崩漏,尤適用於中老年婦女經斷復行、久漏不止兼見發熱腹痛、脈象虛細疾數者。其證候機轉屬「陰虛陽浮,衝任不固」,故以溫陽固澀為主,兼調氣血。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熟附子為君藥,性辛熱,能溫補腎陽、固攝衝任。其「引火歸元」之效可制約虛陽浮越所致發熱,溫煦胞宮以緩腹痛,針對「陰不斂陽」之病機。
  2. 赤石脂(煅)、白龍骨為臣藥,二藥皆質重澀斂,煅後更增固澀之力。赤石脂直入下焦止血,龍骨斂鎮浮陽,協同附子收攝崩漏下血。
  3. 川芎、當歸為佐藥,當歸養血和血,川芎行氣活血,二者相配使「澀而不滯」,防過度收斂致瘀,並調理氣血以復衝任之常。
  4. **木賊(去節)**為使藥,性輕升散,能「升提止陷」,引諸藥達下焦病所,並制附子燥性,防溫陽過亢。

全方邏輯:
以「溫陽固脫」為核心,結合「澀血止血」與「調和氣血」。方中附子配龍骨、赤石脂,形成「溫—澀」結構,急則治標以止崩;當歸、川芎之「通—補」配伍,則顧護陰血,調理根本。醋糊為丸,取酸收之性助固澀;米飲送服,護胃氣而資化源。此方適合虛寒性崩漏,若見陰虛火旺或實熱出血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大川芎、當歸、赤石脂(煅)、白龍骨、木賊(去節)、熟附子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米飲送下。漸安。
崩漏:一婦人年五十已上,經斷七年,忽然經行,遂成崩漏,發熱腹痛,兩月不愈,予診其脈,虛細疾數,予曰此乃陰虛而致,宜服此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附子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

相同名稱方劑


熟附丸, 出處:《得效》卷十五。 組成:大川芎、當歸、赤石脂(煅)、白龍骨、木賊(去節)、熟附子各等分。 主治:崩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