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散

DAI ZH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肝經 26%
脾經 13%
胃經 13%
腎經 6%
肺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0%
膽經 0%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代赭散中包含代赭石,乃因其具有鎮心安神、降逆止嘔之功效。

代赭石性寒,入心、肝經,能平肝潛陽,對於肝陽上亢、心神不寧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此外,代赭石亦可降逆止嘔,適用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

因此,代赭散中加入代赭石,正是利用其鎮心安神、降逆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心神不寧、嘔吐呃逆等症狀的目的。

代赭散中加入附子,主要是為了溫陽散寒、止嘔

代赭散主治寒飲內停所致的胃脘脹痛、嘔吐、呃逆等症。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的功效,能溫暖脾胃,散寒止嘔,與代赭石、生薑等藥物相配,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驅散寒飲,緩解嘔吐。

此外,附子還有助於調和藥性,使藥性更趨溫和,防止寒涼藥性過強而損傷脾胃。

代赭散中包含赤石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鎮嘔止眩: 赤石脂性寒,能清熱降火,且具重鎮之性,可平息胃氣上逆,有效緩解噁心、嘔吐、眩暈等症狀。此作用與代赭散的主治功效相符,可幫助止嘔止眩,安定脾胃。
  2. 收斂止瀉: 赤石脂入脾胃經,可固澀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等症。代赭散中配伍赤石脂,除了鎮嘔止眩外,也能兼顧收斂止瀉,提升整體療效。

代赭散中加入蒲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止痛:蒲黃性涼,味甘,入肝、脾經,具有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代赭散主治頭痛眩暈,常因肝風內動、氣血瘀滯所致。蒲黃可涼血止血,化瘀止痛,配合代赭石、川芎等藥物,能有效緩解頭痛眩暈的症狀。
  2. 清熱利濕:蒲黃亦具清熱利濕之效,能清除體內濕熱,有助於改善頭痛眩暈伴隨的頭脹、目眩、口渴等症狀。

代赭散為一方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腰膝酸軟、精神疲憊等。其組成中含有鹿茸,鹿茸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未骨化密生絨毛之幼角,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鹿茸性溫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在代赭散中加入鹿茸,主要是取其補腎壯陽、固本培元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腎虛引起的各類症狀。對於因腎氣不足導致的肢體乏力、精神不振等問題,鹿茸能夠提供必要的滋養與支持,幫助恢復體力與精力。因此,鹿茸在代赭散中的應用,對於增強該方劑的補腎效果起到了關鍵作用。

代赭散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其組成包括多種中藥材,其中當歸為重要成分之一。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是中醫臨床應用極為廣泛的補血活血藥物。在代赭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補血活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血虛導致的各種症狀。此外,當歸還能調經止痛,對於因氣血不足引發的頭痛、肢體酸痛等有良好療效。在代赭散中,當歸與其他藥物如代赭石等配合使用,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治療因氣血兩虛導致的眩暈、乏力以及面色無華等症狀時,效果更為顯著。總體而言,當歸在代赭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通過補血活血,協調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代赭散中加入乾薑,乃因其性溫燥,能溫中散寒,且具有止嘔功效。

代赭散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其方中以赭石降逆止嘔為主,但單用赭石性寒,恐傷脾胃陽氣,故佐以乾薑溫中散寒,以助赭石止嘔,避免寒邪內襲,加強療效。

乾薑溫中散寒,可助脾胃陽氣,增強其消化功能,且其辛溫之性,能開胃止嘔,與赭石相輔相成,使止嘔效果更佳,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代赭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代赭散主治眩暈,而肝氣鬱結常是眩暈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入川芎有助於疏肝理氣,改善眩暈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川芎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代赭散中的代赭石、磁石等藥物具有鎮肝息風、平肝潛陽的作用,川芎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輔助其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眩暈的目的。

代赭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代赭散主治眩暈、頭痛、耳鳴等症,常因肝火上炎或陰虛火旺引起。生地黃可清熱降火,涼血止血,緩解頭部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因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口乾舌燥等症。代赭散中,代赭石性寒,善於鎮肝熄風,但若單用,易傷陰。加入生地黃,可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損傷正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代赭散 介紹

代赭散 是中藥方劑,由代赭石、附子、赤石脂、蒲黃、鹿茸、當歸、乾薑、川芎、生地黃等九味中藥材組成,具有補益氣血、溫暖陽氣、調經止帶的功效,主治婦女患有白帶過多、久虛體弱。

代赭石

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其中,通經止血是代赭石的主要功效之一,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症。代赭石的平肝息風功效也較為顯著,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火盛等症。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赤石脂

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赤石脂常被用於治療瘡瘍金瘡、燒燙傷、大便出血、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

蒲黃

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其獨特的清香之氣能行氣分,導瘀結,治氣血凝滯之痛。蒲黃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及縮維醇等成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脂,治療熱毒所致之病症。

鹿茸

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鹿茸還具有強筋骨、益精、補腎、固崩止帶的功效。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乾薑

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生地黃

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總結

代赭散 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復方中藥,具有補益氣血、溫暖陽氣、調經止帶的功效。主治婦女患有白帶過多、久虛體弱。

傳統服藥法


代赭半兩(研),旋覆花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為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下垂腹瀉月經期間過長吞咽障礙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代赭散, 出處:《聖惠》卷十二。 組成:代赭半兩(研),旋覆花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傷寒,發汗吐下後,心腹痞滿,胸膈氣不利。

代赭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代赭1兩(燒,醋淬3遍),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赤石脂1兩,蒲黃半分,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當歸1兩(銼,微炒),乾薑3分(炮裂,銼),芎藭半分,熟乾地黃1兩。 主治:婦人漏下,久虛體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