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茸散

蒲茸散

PU R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級》卷八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16%
肺經 11%
脾經 10%
大腸經 5%
小腸經 5%
胃經 5%
膀胱經 5%
腎經 5%
心包經 4%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蒲茸散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鹿茸性溫,味甘鹹,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之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精血虧虛等症狀,鹿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配合蒲公英的清熱解毒,更能溫補腎陽,兼顧陰陽,促進整體的康復。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鹿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與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物搭配使用,可以起到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蒲茸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蒲茸散本身多用於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的病症,如瘡瘍腫毒、痄腮等。生地黃的加入,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減輕熱毒對機體的損傷。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之效。蒲茸散中常會加入一些辛燥之品,如金銀花、連翹等。生地黃的加入,可中和這些藥物的燥性,防止燥傷津液,保持機體陰液的平衡,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蒲茸散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蒲茸散主治婦人血瘀經閉、痛經等症,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血流通暢,緩解瘀血阻滯導致的經閉、痛經等症狀。
  2. 補血養血,滋潤陰血: 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月經量少、色淡等症狀。蒲茸散中加入當歸,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補益氣血,雙管齊下,更有效地解決婦人血瘀經閉等問題。

蒲茸散方中使用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尿通淋:蒲黃性味甘平,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功效。對於尿路感染、尿頻尿痛、小便不利等症,蒲黃能有效促進尿液排泄,緩解不適。
  2. 止血化瘀:蒲黃還能止血化瘀,對於血熱妄行、血瘀阻滯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咯血、吐血、尿血等,蒲黃能起到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因此,蒲黃在蒲茸散中起到利尿通淋、止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蒲茸散中包含冬葵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腸通便:冬葵子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蒲茸散多用於治療小兒熱證,容易導致便祕,冬葵子可緩解便祕,促進排泄,利於熱毒排出。
  2. 清熱解毒:冬葵子兼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蒲茸散主治小兒熱證,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冬葵子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輔助蒲茸散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蒲茸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尿血日夜不止而不痛者」,即無痛性血尿,屬中醫「尿血」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尿血多因下焦虛損、血熱妄行,或氣不攝血所致。此證特點為「不痛」,與「淋證」之小便澀痛有別,病機偏向虛損或血分失調,而非實熱瘀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分析

  • 鹿茸(酥炙)
    性溫甘鹹,歸腎肝經,為血肉有情之品,功擅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此處用於溫補下元,固攝止血,針對「虛損不攝」之尿血。酥炙後減其燥性,增其滋補之效。

  • 生地黃
    甘寒滋陰,涼血止血。與鹿茸相配,一溫一涼,既補腎精,又清血熱,防止鹿茸過溫動血。

  • 當歸
    補血活血,調和血分。其「和血」特性能助生地涼血止血,兼防血止留瘀,與鹿茸共補血虛。

  • 蒲黃(炒)
    炒用偏澀,止血力強,尤善治下部出血(如尿血、崩漏)。與當歸合用,止血而不留瘀。

  • 冬葵子(炒)
    性滑利,炒用減其寒滑,取其通利水道之功,佐助膀胱氣化,使血止血行而不滯。

2. 組方邏輯

  • 標本兼治
    鹿茸、生地、當歸補益肝腎、調養氣血以治本(固攝精血);蒲黃、冬葵子止血通淋以治標(止尿血、利水道)。
  • 動靜結合
    鹿茸溫動補陽,生地靜潤滋陰;當歸活血,蒲黃止血,冬葵子通利,形成「補不留滯、止不郁血」之效。
  • 臟腑定位
    主入肝腎兩經,肝藏血,腎司二便,透過調節肝腎協調水道與血分,改善膀胱不固之尿血。

3. 治療原理

此方針對「腎虛精虧,血熱不固」之尿血,透過:

  1. 溫補下焦(鹿茸)與滋陰涼血(生地)並行,平衡陰陽。
  2. 補血活血(當歸)與收斂止血(蒲黃)並施,防瘀防滯。
  3. 通利水道(冬葵子)輔助膀胱氣化,使血止而淋自通。

三、劑型選擇與服法意義

  • 散劑(溫酒調服)
    酒性溫通,助藥力速達下焦,適合急性尿血需快速止血者。
  • 丸劑(淡鹽湯送服)
    鹽湯引藥入腎,丸劑緩圖,適用於慢性虛損需長期調理者。

總結:蒲茸散從補腎攝血、涼血止血、通利水道三方著手,體現中醫「補虛不助熱、止血不留瘀」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鹿茸(酥炙)1兩,生地1兩,當歸1兩,蒲黃(炒)1合,冬葵子2兩(炒)。
上為末。
每服1錢,溫酒調下;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淡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尿血日夜不止而不痛者,若尿血伴有疼痛,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

相同名稱方劑


蒲茸散,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鹿茸(酥炙)1兩,生地1兩,當歸1兩,蒲黃(炒)1合,冬葵子2兩(炒)。 主治:尿血日夜不止而不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