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鹿茸散

DANG GUI LU R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心經 15%
腎經 15%
脾經 10%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肺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鹿茸散中含有當歸,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兩者合用,可以 協同補血活血,改善氣血虛弱、經期不調、腰膝酸軟等症狀。
  2. 溫陽補虛: 當歸鹿茸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腎陽不足引起的各種虛寒症狀。當歸可以 補血養血,鹿茸可以 溫補腎陽,兩者相輔相成,可以 溫陽補虛,改善虛寒症狀,例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蒼白等。

當歸鹿茸散中加入鹿茸,乃因其具有溫補腎陽、壯筋骨、益精髓的功效。

鹿茸為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為溫陽壯陽、補血益精之佳品。當歸則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見長。兩者相配,一則溫腎陽,一則補血氣,相輔相成,能溫補腎陽,補益精血,強筋壯骨,適合於腎陽不足,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精血虧虛,面色蒼白,頭暈耳鳴,月經不調等症狀。

當歸鹿茸散中添加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鹿茸則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作用。二者相合,可以滋陰補血,填精益髓,有助於改善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等症狀。
  2. 調和藥性:當歸鹿茸散中,鹿茸偏於溫熱,而熟地黃則偏於滋陰,二者相互配合,可以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達到滋補而不燥熱的效果。

「當歸鹿茸散」方中加入冬葵子,主要是考慮其 潤燥滑腸 的作用。

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肺、腎經,能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當歸鹿茸散方中,鹿茸、當歸等藥物偏於溫燥,容易造成腸燥便祕。加入冬葵子,可緩解藥性燥熱,避免便祕,促進藥效吸收,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的功效。

當歸鹿茸散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與當歸、鹿茸等補益氣血之藥材相配,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提高藥效。
  2. 利尿通淋: 蒲黃亦能利尿通淋,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配合鹿茸的溫腎壯陽功效,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等症狀。

總之,蒲黃的加入,既可促進藥效發揮,又能兼顧利尿通淋之功,使當歸鹿茸散的療效更加全面。

當歸鹿茸散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筋,強筋健骨:續斷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之效。與當歸、鹿茸等藥材相配合,可加強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的功效,適用於腎虛腰膝酸軟、筋骨不健等症。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斷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與當歸、鹿茸等藥材搭配使用,可促進氣血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加快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當歸鹿茸散: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鹿茸: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冬葵子:利水滲濕、滑腸下乳、清熱利尿、驅蟲殺蟲、順胎產。
  • 蒲黃: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 續斷: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

當歸鹿茸散功效:

  • 補虛益血、強筋健骨、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 調經止痛、安胎、增強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
  • 治療婦女過度勞累、虛弱、尿血等症狀。

當歸鹿茸散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鹿茸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 冬葵子利水滲濕、滑腸下乳、清熱利尿。
  • 蒲黃止瀉、活血化瘀、止血。
  • 續斷補陽、補氣、強筋骨。

當歸鹿茸散主治:

  • 婦女過度勞累、虛弱、尿血等症狀。

總而言之, 當歸鹿茸散 是一款中藥方劑,具有補虛益血、強筋健骨、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鹿茸、熟地黃、葵子、蒲黃、續斷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酒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血益精、強筋壯骨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鹿茸散, 出處:《醫統》卷八十三。 組成:當歸、鹿茸、熟地黃、葵子、蒲黃、續斷各等分。 主治:婦人勞損,虛弱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