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鹿茸散

PU HUANG LU R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心經 15%
腎經 10%
脾經 10%
肺經 10%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蒲黃鹿茸散方劑中包含蒲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止血消瘀: 蒲黃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如鼻衄、吐血、尿血、崩漏等。鹿茸則溫陽益氣,助血行瘀,兩者相合,可有效止血並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活血通絡: 蒲黃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而鹿茸則能補腎壯陽,溫通經脈。兩者配合,可有效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麻木等症狀,促進氣血流通,恢復機體功能。

蒲黃鹿茸散中包含鹿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壯筋骨: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強筋健骨的功效。蒲黃則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溫補腎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筋骨疼痛,特別適合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
  2. 補虛扶正,促進康復: 鹿茸為貴細藥材,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蒲黃則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二者配合,有助於扶正祛邪,提升患者抗病能力,促進疾病康復。

蒲黃鹿茸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蒲黃、鹿茸性溫,偏於溫陽補腎,但溫而不燥,與當歸搭配,可緩解溫陽藥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且能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易發揮。
  2. 增強滋補效果: 鹿茸主補腎陽,但腎陽不足常伴有血虛,而當歸補血,與鹿茸配合,可滋補腎陽,同時補益氣血,使補腎效果更顯著。

蒲黃鹿茸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滋陰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蒲黃和鹿茸的燥熱之性。鹿茸性溫,具有壯陽補腎的作用,但同時也容易導致燥熱上火;蒲黃性平,可以止血化瘀,但也可能導致血虛。生地黃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並協調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

蒲黃鹿茸散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基於其潤燥通便的功效。

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潤燥滑腸、通淋止痛的功效。蒲黃鹿茸散中,蒲黃、鹿茸等藥材偏燥性,容易導致腸燥便祕。加入冬葵子,可以中和藥性,防止燥性過強,同時潤腸通便,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此外,冬葵子也能輔助清熱解毒,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蒲黃鹿茸散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之效。鹿茸性溫熱,亦能補腎壯陽,二者合用,可增強補腎壯陽之效,並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蒲黃活血化瘀,鹿茸則溫通血脈,續斷亦具活血化瘀之效。三者合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達到止痛消腫之目的,適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蒲黃鹿茸散』

  • 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冬葵子味甘、性寒,具有利水滲濕、滑腸下乳、清熱利尿、驅蟲殺蟲、順胎產等功效。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主治功效:

蒲黃鹿茸散主要用於治療勞累過度導致尿中帶血、發燒伴有內熱,或者寒熱交替發作、口乾舌燥、想喝水的症狀。

總結:

蒲黃鹿茸散組成主要成分包括:蒲黃、鹿茸、當歸、生地黃、冬葵子、續斷,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清熱涼血、利水滲濕等功效。蒲黃鹿茸散主要用於治療勞累過度導致尿中帶血、發燒伴有內熱、或者寒熱交替發作、口乾舌燥、想喝水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蒲黃(炒)、鹿茸(炙)、當歸、生地、葵子(炒)、續斷(酒炒)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酒調下,日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忽冷忽熱口乾口渴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蒲黃鹿茸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一。 組成:蒲黃(炒)、鹿茸(炙)、當歸、生地、葵子(炒)、續斷(酒炒)各等分。 主治:勞損尿血,發熱內熱,或寒熱往來,口乾作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