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乾地黃丸

SHU QIAN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七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肺經 20%
膀胱經 13%
腎經 13%
心經 6%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6%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熟乾地黃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熟乾地黃丸滋陰補腎,但若患者脾虛濕盛,則易導致水濕停滯,影響藥效。車前子加入可利水滲濕,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效力。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可清熱解毒,而熟乾地黃丸中部分藥材如熟地黃、山藥等偏滋膩,容易導致濕熱內蘊。加入車前子可清熱解毒,避免藥物過於滋膩,有助於平衡藥性。

總之,車前子的加入,既可利水滲濕,又可清熱解毒,使熟乾地黃丸的藥效更佳,避免藥物過於滋膩而影響療效。

熟乾地黃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補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滋陰涼血,養血生津,適合陰虛火旺、血虛津虧等症。熟地黃則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能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且溫而不燥,適合腎陰不足、精血虧虛等症。熟乾地黃丸中加入生地黃,取其滋陰涼血之效,與熟地黃的補血滋陰相互配合,達到陰陽調和、標本兼顧的效果。
  2. 制約熟地黃的燥性: 熟地黃性溫,燥性較強,容易引起上火或腹脹等不良反應。生地黃性寒,能制約熟地黃的燥性,使其補血而不燥熱,更適合長期服用。

因此,熟乾地黃丸中包含生地黃,不僅能增加滋陰的效果,還能平衡熟地黃的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熟乾地黃丸中加入冬葵子,主要源於其潤燥通便之效。

熟地黃性滋膩,久服易致濕滯,導致腸道燥結。冬葵子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潤燥滑腸、利水消腫的功效,可解熟地黃之燥,避免其滋膩之性過於滋補,導致脾胃運化不暢。

此外,冬葵子還可增強熟乾地黃丸的清熱利濕功效,對於因濕熱導致的便祕、小便不利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熟乾地黃丸」中的鹿茸,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的作用。鹿茸能夠幫助改善腰膝酸軟、腰背疼痛等症狀,與熟乾地黃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補腎壯陽效果。

主治功效


熟乾地黃丸

車前子

車前子性涼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冬葵子

冬葵子味甘、性寒,具有利水滲濕、滑腸下乳、清熱利尿、驅蟲殺蟲、順胎產等功效。冬葵子中的葵皮素具有利尿作用,能增加腎臟排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冬葵子富含植物蛋白質、植物纖維、維生素等成分,能驅除腸道寄生蟲及蟲卵。冬葵子性微寒,味甘,入腎經、膀胱經,具有清熱通淋、利水消腫、益氣生津的功效,能夠緩和子宮收縮,促進胎兒順利下降,順利分娩。

鹿茸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鹿茸還具有強筋骨、益精、補腎、固崩止帶的功效。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熟乾地黃丸

熟乾地黃丸由車前子、生地黃、冬葵子、鹿茸等藥材組成。具有滋陰涼血、清虛熱、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虛勞損、小便出血、時復澀痛等症。

總結

熟乾地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滋陰涼血、清虛熱、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虛勞損、小便出血、時復澀痛等症。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3分,前胡半兩(去蘆頭),柏子仁半兩,鐵精1兩(細研),白茯苓3分,澤瀉半兩,黃耆3分(銼),牛黃半兩(細研),桑螵蛸2枚(微炒),獨活3分,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3分,秦艽3分(去苗),芎藭半兩,麥門冬3分(去心,焙),遠志半兩(去心),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紫石英半兩(細研,水飛過),防風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子宮肌瘤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女性不孕症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熟乾地黃丸, 出處:《雞峰》卷七。 組成:車前子、熟乾地黃、葵子、鹿茸。 主治:虛勞損,小便出血,時復澀痛。

熟乾地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四引《衛生家寶》。 組成:熟乾地黃10兩(溫湯洗過,焙乾),枸杞子5兩(揀擇淨,洗,焙乾),肉桂半兩(不見火,去粗皮)。 主治:平補,益顔色,填骨髓,去勞倦。主治:膈熱咯血。

熟乾地黃丸,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熟地黃1兩半,白芍藥1兩,人參1兩,當歸1兩,川芎1兩,阿膠半兩,犀角屑1分。 主治:婦人吐血、下血,通謂之脫血,此由將溫過度,或起居失節,喜怒不常,血乃妄行,血既不足,故月候爲之縮日。

熟乾地黃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熟乾地黃2兩,亂發1兩(燒灰),代赭1兩(細研),乾薑半兩(炮裂,銼),馬蹄半兩(燒令煙絕),牛角(角思)2兩半(燒灰),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主治:産後惡露不絕,或崩血不可禁止,腹中(疒丂)痛,喘息氣急。

熟乾地黃丸, 出處:《蘭室秘藏》卷上。 組成:人參2錢,炙甘草3錢,天門冬(湯洗,去心)3錢,地骨皮3錢,五味子3錢,枳殼(炒)3錢,黃連3錢,當歸身(酒洗,焙乾)5錢,黃芩5錢,生地黃(酒洗)7錢5分,柴胡8錢,熟乾地黃1兩。 主治:養血,涼血,收火之散大,除風之熱。主治:血弱陰虛,風熱上攻頭目,致偏頭腫悶,瞳子散大,視物則花。

熟乾地黃丸, 出處:《局方》卷九。 組成:熟乾地黃(酒浸)1兩半,五味子(揀淨)1兩半,柏子仁(微炒,别研)1兩半,川芎1兩半,澤蘭(去梗)2兩1分,禹餘糧(火燒紅,醋淬7遍,細研)1兩,防風(去蘆叉)1兩,肉蓯蓉(酒浸1宿)1兩,白茯苓(去皮)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白芷1兩,乾薑(炮)1兩,山藥1兩,細辛(去苗)1兩,卷柏(去根)1兩,當歸(去蘆,酒浸,炒)1兩3分,藁本(去蘆,洗)1兩3分,甘草(炙)1兩3分,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3分,牛膝(去苗,酒浸1宿)3分,人參3分,續斷3分,蛇床子(揀淨,微炒)3分,蕪荑(炒)3分,杜仲(去粗皮,炙黃)3分,艾葉(炒)3分,赤石脂(煅,醋淬)2兩,石膏(煅,研飛)2兩,肉桂(去粗皮)1兩1分,石斛(去根)1兩1分,白朮1兩1分,紫石英(煅,醋淬,研飛)3兩。 主治:常服養血補氣,和順榮衛,充實肌膚,調勻月水,長發駐顔,,除風去冷,令人有子。主治:婦人風虛勞冷,一切諸疾。或風寒邪氣留滯經絡,氣血冷澀,不能溫潤肌膚;或風寒客於腹內,則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谷;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子臟挾寒,久不成胎,月水不調,乍多乍少,或月前月後,或淋漓不止,或閉斷不通;結聚癥瘕,面體少色,飲食進退,肌肉消瘦,百節酸疼,時發寒熱,漸至羸損;帶漏五色,陰中冷痛,時發腫癢,月水將行,臍腹先痛;皮膚皺澀,癮疹瘙癢,麻痹筋攣,面生(黑乾)(黑曾),發黃脫落,目淚自出,心松目眩;及産後勞損未復,肌瘦寒熱,顔色枯黑,飲食無味,漸成蓐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