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芍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白芍藥擅長養血柔肝,而當歸則補血活血,兩者互相配合,既能滋陰養血,又能活血化瘀,更有效地緩解血虛、血瘀所致的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 協同作用,改善藥性:當歸能引導白芍藥的藥力深入血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還能緩解白芍藥的寒性,使藥性更溫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白芍藥丸以白芍為主要成分,主要原因如下:
-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鎮痛、止痛之效。對於女性月經期間的腹痛、腰痠背痛等症狀,白芍可以有效緩解。
- 養血柔肝:白芍具有養血柔肝、調經止痛的作用。對於女性因氣血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經期不適等問題,白芍可以起到滋養氣血,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月經順暢的效果。
白芍藥丸作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調和陰陽、補血滋陰。其中加入鹿茸這味藥材,主要是取其強壯筋骨、溫腎助陽之效。鹿茸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未骨化密生絨毛之幼角,性溫味甘咸,歸肝腎經,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補腎陽藥物之一。在白芍藥丸的配方中,白芍本身具養血柔肝之功,與鹿茸相配伍,能有效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尤其對於肝腎不足所導致的腰膝酸軟、精神疲憊等症狀,鹿茸能夠發揮其獨特療效,從而達到補虛損、固本培元的目的。此外,鹿茸還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因氣血兩虛引起的各種不適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因此,在白芍藥丸中加入鹿茸,不僅強化了方劑的治療範圍,也使該方更加適合需要全面調理身體機能的人群使用。
白芍藥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滋陰: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白芍藥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二者相配,可達到補血滋陰、涼血止痛的效果,適用於血虛陰虧、肝腎不足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
-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溫,可緩解白芍藥的寒涼之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熟地黃的甘味可中和白芍藥的酸味,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服用。
總而言之,熟地黃的加入,不僅可加強白芍藥丸的補血滋陰功效,更能調和藥性,使其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芍藥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記載主治「勞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勞淋屬中醫「五淋」之一,多因久病體虛、勞累過度或房事不節,導致腎氣虧虛,膀胱氣化失司,症見小便淋瀝、時發時止、遇勞則甚,伴小腹隱痛、腰膝酸軟等。此方以養血補腎、調和陰血為核心,緩解虛性淋證之不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當歸(1兩)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為補血活血要藥。
- 針對勞淋因虛致瘀的病機,既能養血滋陰,又可活血止痛,改善小腹氣血鬱滯之疼痛。
白芍(白者,1兩)
- 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長於養血斂陰、柔肝止痛。
- 與當歸配伍,增強養血柔肝之效,緩解陰血不足之筋脈拘急(如小腹疼痛),並制約鹿茸、當歸之溫性,防燥熱傷陰。
鹿茸(1兩)
- 性味甘鹼溫,歸腎、肝經,為補腎陽、益精血峻藥。
- 針對勞淋腎氣虛衰之本,溫補下元,助膀胱氣化以利小便;其益精血之功,亦助當歸、熟地填補陰血。
熟地黃(1兩)
- 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 與鹿茸相配,一陰一陽,共補腎中精氣;與當歸、白芍相協,強化養血滋腎之效,改善陰血虧虛之淋澀。
三、全方配伍思路
- 標本兼治:以熟地黃、鹿茸補腎填精治其本,當歸、白芍調血止痛治其標。
- 動靜結合:當歸活血、鹿茸溫通屬「動」,熟地滋膩、白芍收斂屬「靜」,使補而不滯,溫而不燥。
- 氣血同調:當歸、白芍調血,鹿茸助陽化氣,契合「血不利則為水」與「腎主氣化」之理論,改善小便不利。
四、推論延伸功效
本方除治勞淋外,或可延伸用於:
- 婦科虛損:如崩漏後氣血兩虛、小腹冷痛。
- 腎精虧虛證:如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屬精血不足者。
- 慢性尿道症候群:反覆泌尿道不適,辨證屬腎虛血弱者。
五、劑型與服法意義
- 蜜丸:緩補久服,適合虛證需長期調理者。
- 阿膠湯送服:阿膠滋陰止血,增強養血潤燥之效,尤適兼見血虛燥熱之證。
總結:白芍藥丸以「補腎填精、養血和營」為綱,從肝腎與氣血層面調理勞淋虛損,體現中醫「補虛通淋」之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 芍藥(白者)1兩, 鹿茸1兩, 熟地黃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阿膠湯送下。
本方原名白芍藥煎,與劑型不符,據《奇效良方》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適合於因勞累過度、氣血不足所導致的勞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狀。但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月經量過多、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芍藥丸,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當歸1兩,芍藥(白者)1兩,鹿茸1兩,熟地黃1兩。 主治:勞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
白芍藥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白芍藥1兩,川芎1兩,白朮1兩,阿膠1兩,當歸1兩,乾薑3分,人參3分。 主治:婦人氣血虛弱,衝任久虛,風冷客滯於內,以致懷孕不牢;或妊娠久不能産,飲食進退,肢體倦怠,頭眩項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