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下湯

斷下湯

DU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三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5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7%
肝經 19%
大腸經 17%
脾經 17%
腎經 9%
胃經 8%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斷下湯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止瀉固腸: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腸滑不固導致的泄瀉,赤石脂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有助於固腸止瀉。
  2. 清熱解毒:赤石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

因此,斷下湯中加入赤石脂,可以發揮其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進而達到治療泄瀉的目的。

斷下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瀉: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驚安神之效。斷下湯用於治療下痢不止,常因脾虛不固、腎氣不足導致。龍骨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控制腹瀉症狀。
  2. 鎮驚安神: 斷下湯對於伴隨腹瀉的失眠、心悸等症狀也有效。龍骨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腸道不適而引起的不安、失眠等症狀,有助於患者安心休養,促進康復。

斷下湯中包含當歸,其原因主要在於當歸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活血化瘀: 斷下湯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便祕,而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順暢。
  2. 滋陰潤腸: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潤腸通便之效。對於因陰虛血燥導致的便祕,當歸能滋養腸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緩解便祕症狀。

綜上所述,當歸在斷下湯中起著活血化瘀、滋陰潤腸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便祕,促進排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斷下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斷下湯為治療「滑泄久不癒」之方劑,專治長期泄瀉不止,甚則滑脫失禁,屬虛寒性下利。其特點在於固澀止瀉,兼調脾胃,針對久瀉傷正、腸道失攝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罌粟殼(炙)
    為君藥,性澀平,能「固腸止脫」,直接收斂腸道,緩解滑泄無度。其蜜炙後減輕毒性,專注澀腸之功。

  2. 草果(炒,留皮)
    辛溫燥烈,可「溫脾燥濕、辟穢化濁」,針對中焦寒濕或穢濁阻滯(如兼見苔白膩、脘悶),炒用減其峻性,留皮增強溫散之力。

  3. 白朮、茯苓、甘草(炙)

    • 白朮補脾益氣,燥濕止瀉;
    • 茯苓利水滲濕,分消水濕以實大便;
    • 炙甘草和中調藥,助健脾之力。
      三藥共奏「健脾滲濕」之效,從根源改善運化失常。
  4. 加減與引藥

    • **下利純赤(血便)**加黑豆,取其「活血解毒、利濕止血」;
    • **下利純白(寒濕盛)**加炮乾薑,溫中散寒以止瀉;
    • 生薑、大棗為引,調和營衛,助脾胃受納藥力。

方劑配伍思路

本方以「標本兼治」為核心:

  • 治標:以罌粟殼急則固澀,防津氣耗脫;
  • 治本:藉草果溫化寒濕,白朮、茯苓健脾祛濕,恢復中焦升降。

針對久瀉寒濕內蘊、脾虛失攝之病機,既澀腸止瀉,又溫運脾胃,符合「滑者澀之」「寒者溫之」之治法。

傳統服藥法


罌粟殼(炙,去瓣)14個,草果1個(不去皮,炒),白朮1錢,甘草(炙)半錢,茯苓1錢。
下純赤,加黑豆27粒;白則加炮乾薑1錢。
上為散,作1劑。
水1大碗,加生薑7片,大棗7個,煎至1大盞,分2服,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澀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崩漏嗜眠症(嗜睡症)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月經期間過長大便膿血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斷下湯,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赤石脂5錢,龍骨6兩,當歸2兩。 主治:滑泄久不癒。

斷下湯, 出處:《易簡方》。 組成:草果(連皮)1個,白朮1錢,茯苓1錢,甘草半錢。 主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及休息痢疾。

斷下湯, 出處:《直指》卷十四。 組成:茯苓1錢,白朮1錢,甘草半錢,草果(連皮)1枚,大罂粟殼14枚(去筋萼,剪碎,醋浸,炒燥),木香半錢。 主治:赤白痢。

斷下湯,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罂粟殼(炙,去瓣)14個,草果1個(不去皮,炒),白朮1錢,甘草(炙)半錢,茯苓1錢。 主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

斷下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人參2兩(去蘆頭),烏賊魚骨2兩(燒灰),當歸(洗,焙)2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艾葉(醋炒)1兩,川芎7錢半,阿膠(蛤粉炒成珠子)7錢半,乾薑半兩(炮)。 主治:衝任氣虛,崩中漏下,經脈不調,每遇月候將行,臍腹腰腳先痛,漸減飲食,四肢乏力及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