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閉白丸方劑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澀的功效。閉白丸主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龍骨可以安神定志,平息心火,緩解患者精神緊張、失眠等問題。
- 固澀止汗:閉白丸的另一功效是止汗,龍骨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幫助止汗,減少因心神不寧導致的盜汗、自汗等症狀。
因此,龍骨在閉白丸方劑中發揮著鎮驚安神、固澀止汗的重要作用,是藥方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閉白丸方中使用牡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平肝潛陽之效,可抑制肝陽上亢,起到鎮驚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肝陽上亢、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 牡蠣能軟堅散結,化痰止咳,對於痰熱鬱結、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牡蠣在閉白丸方中,一方面起到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軟堅散結、化痰止咳,可有效改善因肝陽上亢、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痰熱鬱結等引起的病症。
閉白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固澀止汗的藥性。
赤石脂性寒、味澀,入脾、腎經。其收斂固澀之性,可有效止瀉止汗,尤其針對脾腎虛寒、滑脫洩瀉、汗出不止等症狀。
在閉白丸的組成中,赤石脂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收斂固澀、止瀉止汗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閉白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女胎前白帶」,意指婦女於妊娠期間出現的異常白帶症狀。中醫認為「白帶」多與脾腎虛弱、帶脈不固或濕濁下注有關。尤其在孕期,氣血聚於胞宮養胎,易致中焦運化失調、下元不固,進而引發帶下淋漓。「閉白丸」針對此症,以固澀收斂為主,旨在止帶安胎。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龍骨(煅)
- 性味甘澀,入心肝腎經,煅後增強收澀之性。
- 傳統用於固精止汗、斂瘡生肌,此方取其「澀可去脫」之力,固攝下焦滑脫之白帶。
桑螵蛸
- 甘鹹平,歸肝腎經,為補腎固精之品。
- 《本經逢原》指其「功專收澀」,能補腎氣而約束帶脈,針對孕期腎氣不固所致的帶下。
牡蠣(煅)
- 鹹澀微寒,煅後強固澀之效,入肝腎經。
- 既斂陰潛陽,又與龍骨協同固脫,兼能化痰濕,標本兼顧。
赤石脂(煅)
- 甘澀溫,入大腸、胃經,煅後澀性更著。
- 《本草綱目》載其「主下焦滑脫」,此處用於直接收澀胞宮濕濁,止帶止血。
配伍特點:
- 全方皆煅製,加強收澀之力,專攻「滑脫不禁」之病機。
- 米糊為丸,以穀氣護胃,緩和金石藥峻烈之性;酒送服,酒性溫通,助藥勢達於下焦。
- 四藥均為礦物或動物藥,質重沉降,直趨下焦,共奏「固澀止帶」之效。
三、治療原理推論
- 直接固攝止帶:諸藥煅用,性澀質重,封藏胞宮,減少分泌物外溢。
- 補腎束帶:桑螵蛸補腎氣,佐龍骨、牡蠣潛陽斂陰,調整沖任二脈,使帶脈約束有力。
- 燥濕間接祛因:牡蠣、赤石脂兼能燥濕,雖非直接利濕,但通過固澀減少濕濁下注。
總結:此方為「急則治標」之劑,針對孕期白帶過多而設,透過強力收澀以穩定胎元,適用於虛滑不固之證。然需辨明若為濕熱實證則非所宜,體現中醫「因人制宜」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龍骨(煅)、螵蛸、牡蠣(煅)、赤石脂(煅)。
上為末,米糊為丸。
每服100丸,以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澀固精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閉白丸, 出處:《經驗女科方》。 組成:龍骨(煅)、螵蛸、牡蠣(煅)、赤石脂(煅)。 主治:婦女胎前白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