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頂丸

HE D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7%
心經 14%
胃經 12%
大腸經 11%
肺經 4%
膽經 2%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鶴頂丸方劑中加入艾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散寒: 艾葉性溫,入脾、肝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之效。鶴頂丸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等症,艾葉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二、 止痛止血: 艾葉還具有止痛止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頭風、頭痛引起的疼痛,並止血止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總之,艾葉的溫經散寒、止痛止血之效,使其成為鶴頂丸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效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

鶴頂丸方劑中使用牡蠣,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鎮心安神: 牡蠣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軟堅散結的功效。方中以牡蠣配伍其他安神藥物,可以加強鎮心安神作用,緩解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二、平肝潛陽: 牡蠣能平肝潛陽,降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方中加入牡蠣,有助於穩定肝陽,改善患者的頭部症狀。

鶴頂丸中使用赤石脂,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適合治療脾虛洩瀉,腸滑久瀉等症狀,與鶴頂丸中其他收斂止瀉藥物協同作用。
  2. 止血止血: 赤石脂具有止血作用,能收斂止血,適合治療腸道出血,尿血等症狀,與鶴頂丸中其他止血藥物相輔相成。

總之,赤石脂在鶴頂丸方劑中起到固澀止瀉和止血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達到治療目的。

鶴頂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味辛性熱,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效。其溫中散寒作用能溫暖脾胃,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而止痛止嘔則能有效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所導致的疼痛,並抑制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

因此,在鶴頂丸中加入吳茱萸,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協同發揮療效。

鶴頂丸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鶴頂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症狀,如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上述症狀。
  2. 助陽化氣: 乾薑可溫陽化氣,有助於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鶴頂丸中常配伍其他溫陽補氣的藥物,如附子、肉桂等,乾薑與之相配合,可以增強溫陽補氣的效果,進一步改善脾胃虛寒的狀態。

鶴頂丸方劑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脾、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澀的功效。鶴頂丸常用於治療驚悸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而龍骨的鎮驚安神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固澀止汗:龍骨可收斂固澀,有助於止汗。鶴頂丸若用於治療自汗盜汗等症,龍骨的固澀止汗作用便能發揮效用,使汗液減少,達到治療目的。

鶴頂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鶴頂丸主治頭風眩暈、頭痛失眠、耳鳴耳聾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常與氣血不足、經絡不通有關,因此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不足,緩解症狀。
  2. 滋陰養血: 鶴頂丸中常含有辛溫燥烈的藥物,如川芎、白芷等,容易耗傷陰血。而當歸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度耗損人體陰血,達到藥物的平衡和協調。

鶴頂丸中包含附子,乃因其溫陽救逆、回陽固脫之效。

附子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能溫補陽氣,回陽救逆。鶴頂丸主治陽氣虛衰,寒凝氣滯,體虛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附子溫陽散寒,可振奮陽氣,改善體虛乏力、四肢冰冷等症狀,並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鶴頂丸,中藥方劑。

鶴頂丸由艾葉、牡蠣、赤石脂、吳茱萸、乾薑、龍骨、當歸、附子八味中藥組成。

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溼、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牡蠣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吳茱萸辛、苦,性熱,具有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鶴頂丸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溼、滋陰補腎、健脾胃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艾葉1兩(醋半盞,煮乾,為末),牡蠣1兩3錢(鹽泥煅),赤石脂1兩半(醋淬7次),吳茱萸1兩半(湯泡,去涎),乾薑1兩半(炮製),龍骨1兩(鹽泥煅),當歸7錢半(酒浸),附子半兩(泡,去皮)。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赤石脂為衣。
每服50丸,空心用艾葉鹽湯烏梅煎送下。
方中吳茱萸用量原缺,據《奇效良方》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鶴頂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鶴頂丸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鶴頂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九。 組成:艾葉1兩(醋半盞,煮乾,爲末),牡蠣1兩3錢(鹽泥煅),赤石脂1兩半(醋淬7次),吳茱萸1兩半(湯泡,去涎),乾薑1兩半(炮制),龍骨1兩(鹽泥煅),當歸7錢半(酒浸),附子半兩(泡,去皮)。 主治:帶下之證有三:未嫁之女,月經初不止,或浴之以冷水,或熱而扇,或當風,此室女病帶下之由;有家之婦,陰陽過多,即傷胞絡,風邪乘虛而入,胞絡觸冷,遂使穢液與血水相連帶下之;産後帶下,由亡失血氣,傷動胞絡,門開而外風襲,肌體虛冷風入,冷風與熱氣相連,故成液而下,冷則多白,而熱則多赤,冷熱相交,赤白俱下;月經不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