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藥丸

CHI SHAO Y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心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4%
腎經 11%
胃經 4%
小腸經 3%
心包經 0%
膽經 0%
大腸經 0%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赤芍藥丸

赤芍藥丸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赤芍、艾葉、附子、乾薑、陳皮、當歸、川芎、甘草、吳茱萸。主治功效為血虛引起的腹部兩側疼痛。

  1. 赤芍: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2. 艾葉: 艾葉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3. 陳皮: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4.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5.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6. 甘草: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7. 吳茱萸: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等功效。

  8. 附子: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9.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赤芍藥丸是一種複方中成藥,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血活血、理氣行氣、溫經散寒、補陽、止瀉、止嘔、止咳化痰、溫裡溫中等功效,適用於血虛引起的腹部兩側疼痛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赤芍藥丸由赤芍、艾葉、附子、乾薑、陳皮、當歸、川芎、甘草、吳茱萸組成。赤芍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艾葉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附子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和胃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解毒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赤芍藥丸具有活血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血虛腹脅(疒丂)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赤芍藥丸具有活血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和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貧血心絞痛肺結核前列腺炎胰臟炎排尿困難尿道炎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赤芍藥丸, 出處:《雞峰》卷十五。 組成:赤芍藥半兩,艾葉半兩,附子半兩,乾薑半兩,陳皮1兩,當歸1兩,川芎3分,甘草3分,吳茱萸3分。 主治:血虛腹脅(疒丂)痛。

赤芍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芍藥1兩(用赤的),好乳香半錢,接骨木半兩,川當歸1兩,川芎1兩,自然銅1兩。 主治:打傷筋骨,或內剉,或傷損折,疼痛不可忍。

赤芍藥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赤芍藥3分,桂心1分,柴胡半兩(去苗),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赤茯苓半兩。 主治:小兒冷熱不調,可思飲食,食即不消。

赤芍藥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赤芍藥半兩,柴胡半兩(去苗),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1分,赤茯苓半兩,訶黎勒皮半兩,木香1分,檳榔半兩,鱉甲3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小兒傷飽,心胸妨悶,脅下或痛。

赤芍藥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赤芍藥1兩,桔梗1兩(去蘆頭),細辛1兩,桂心1兩,木香1兩,乾薑1兩(炮裂,銼),檳榔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主治:心疝,心腹(疒丂)刺疼痛,脅下滿脹。

赤芍藥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赤芍藥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半兩(去苗),鱉甲3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小兒丁奚,雖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小兒寒熱久不解,仍不能食飲,苦食不消,哺露堅痞腹大,下痢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