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京丸方中使用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五京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止瀉止痛。
2. 助陽化氣:乾薑還具有促進氣血運行,化解寒凝的作用。對於一些陽氣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症狀,如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等,乾薑也能起到溫陽化氣、改善循環的作用。
五京丸方劑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止痛、燥濕止癢的功效。
首先,花椒的辛溫之性可溫經散寒,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麻木、肢冷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其次,花椒的芳香走竄之性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進而緩解疼痛。此外,花椒亦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癢功效,可針對濕邪所致的皮膚瘙癢等症狀進行治療。
因此,五京丸中加入花椒,不僅可溫經散寒止痛,亦可改善濕邪所致的症狀,達到多方面療效。
五京丸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之效。五京丸主治寒凝氣滯、陽虛氣虛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附子可以溫暖脾腎陽氣,驅散寒邪,緩解以上症狀。
- 助藥力: 五京丸中其他藥物,如桂枝、白芍等,也具有溫陽散寒之效,附子可以增強這些藥物的功效,使藥力更強,更有效地治療寒凝氣滯之症。
五京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止痛: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嘔吐等症狀。
- 降逆止嘔:吳茱萸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有較好的緩解作用。五京丸中加入吳茱萸,可增強其溫中降逆、止痛止嘔的功效。
五京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五京丸主治婦人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正是補血活血的常用藥材,可改善血虛引起的症狀,並緩解痛經。
-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當歸還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功效。五京丸中可能含有其他燥熱藥材,加入當歸可起到中和燥熱、滋陰潤燥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使藥效更為平和。
五京丸中包含黃芩,主要由於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燥濕: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之效。五京丸主要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而黃芩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有效控制病症。
- 解毒消炎:黃芩具有解毒消炎的功效,能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減少炎症反應。五京丸中加入黃芩,可以增強其解毒消炎作用,促進疾病的恢復。
五京丸中含有牡蠣,主要基於其 鎮心安神 的功效。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 平肝潛陽、軟堅散結、鎮心安神 的作用。五京丸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癲癇抽搐等症,而牡蠣的鎮心安神功效可以 平息心火、安定神志,緩解患者的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京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腹中積聚,九痛七害,腰中冷引小腹,害食,得冷便下」,其病機關鍵在於:
- 寒凝氣滯:腹痛、腰冷、遇冷加重,顯見下焦虛寒,陽氣不展。
- 血瘀積聚:「九痛七害」為古代對婦科頑固疼痛與病理產物(如瘀血、痰濕)的概括,腹中結塊與冷痛並見,屬寒瘀互結。
- 脾胃虛寒:「害食」指飲食不化,得冷即瀉,反映中焦陽虛,運化失常。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溫陽散寒為主,兼顧活血化瘀、燥濕止瀉,可分三層次解讀:
溫裡散寒
- 乾薑、吳茱萸、花椒(椒子):直入中下二焦,溫化沉寒,止冷痛、止瀉。
- 白附子:辛熱走竄,逐寒濕、通經絡,助散腹中冷積。
活血調經
- 當歸、芍藥:養血和血,緩急止痛,兼防溫燥傷陰。
- 白頭翁、黃芩:看似寒涼,實為反佐(主證以寒為本,恐久瘀化熱或寒鬱生熱),且白頭翁《本經》載「逐血止痛」,黃芩可清少許鬱熱。
固攝消積
- 牡蠣:咸軟散結,助化腹中積聚;煅用兼能固澀止瀉。
- 狼牙(今多考為仙鶴草或龍牙草):古代用其殺蟲止痢、收斂止血,針對「害食下利」之症。
配伍特點
- 溫通結合:乾薑、吳茱萸等配當歸、芍藥,溫而不燥,活血而不耗血。
- 寒熱並用:在大量溫藥中佐少量黃芩、白頭翁,防寒邪鬱熱,亦符合「積聚日久可化熱」的病機演變。
- 標本兼治:既散寒止痛治標,又通過溫陽活血調體質之本。
結論
此方適用於寒凝血瘀型婦科積聚,以腹冷痛、拒按、經血暗黑、遇寒加重為辨證要點。現代可類比於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證屬寒瘀者),或功能性腹瀉伴隨痛證。全方側重溫通,若無明顯寒象或陰虛內熱者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乾薑3分,吳茱萸3分,白頭翁3分,白附子3分,牡蠣3分,當歸3分,芍藥3分,黃芩3分,椒子3分,狼牙3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粥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京丸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京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禦醫撮要》。 組成:乾薑3分,吳茱萸3分,白頭翁3分,白附子3分,牡蠣3分,當歸3分,芍藥3分,黃芩3分,椒子3分,狼牙3分。 主治:心腹痛。
五京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乾薑3兩,蜀椒各3兩,附子1兩,吳茱萸1升,當歸2兩,狼毒2兩,黃芩2兩,牡蠣2兩。 主治:婦人腹中積聚,九痛七害,及腰中冷引小腹,害食,得冷便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