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塌氣藁膏方劑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止瀉,尤其對寒邪客於中焦,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塌氣藁膏方劑主要針對氣虛、脾胃寒涼所致的症狀,吳茱萸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溫補脾胃,緩解疼痛。
- 降逆止嘔:吳茱萸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氣逆上衝所致的呃逆嘔吐,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塌氣藁膏方劑中可能存在胃氣上逆的情況,吳茱萸的降逆止嘔作用,有助於緩解這一症狀,提高療效。
塌氣藁膏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補陽氣、散寒止痛、助陽化氣的作用。塌氣症常伴有陽虛氣虛,肉桂可溫補脾腎之陽,助陽化氣,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塌氣症狀。
- 溫經通絡: 肉桂能溫經通絡,改善氣血循環。塌氣症往往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氣虛乏力,肉桂溫通經脈,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塌氣症狀。
肉桂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補陽氣、溫經通絡的功效,達到治療塌氣症的目的。
塌氣藁膏方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補氣:塌氣症狀多伴隨陽氣虛衰,氣血運行不暢。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能溫陽補氣,回陽救逆,振奮心陽,促進氣血運行,從根本上改善塌氣症狀。
- 回陽救逆:塌氣重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附子具有強烈的回陽救逆功效,能迅速回升陽氣,改善循環,緩解危重情況,起到救急作用。
塌氣藁膏方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塌氣藁膏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花椒的溫中散寒之性可緩解脾胃虛寒,止痛止嘔可緩解因寒氣引起的疼痛和嘔吐。
2. 助藥力,增強療效:花椒味辛,可助藥力,使其他藥材的藥效更易發揮。塌氣藁膏中常含有溫補脾胃的藥材,如黨參、白朮等,花椒的辛溫之性可以促進這些藥材的吸收,增強其補脾胃、固元氣的功效。
塌氣藁膏方中使用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塌氣多因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乾薑可溫煦脾胃,助陽氣生髮,改善因寒邪凝滯導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 促進氣血運行: 乾薑辛溫,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虛所致的肢體麻木、氣短乏力等症狀。塌氣患者多伴有氣血循環不暢,乾薑的溫陽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塌氣症狀。
塌氣藁膏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通絡活血,改善氣血運行:地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化瘀止痛的功效。塌氣往往伴隨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氣機鬱滯,而地龍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緩解氣滯血瘀。
-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地龍亦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塌氣可由外邪侵襲、濕熱內蘊等因素引起,地龍可清熱解毒,祛除外邪,利濕消腫,從根本上解決塌氣病因。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塌氣藁膏主治「下冷上熱」之證,症見:
- 跣足履地:足部接觸寒涼地面,反映下焦(腎、足部)陽氣不足,易受寒邪侵襲。
- 口舌生瘡、眼痛日久不癒:上焦(心、口舌、目)虛火浮越,呈現熱象,但此熱實因下焦虛寒、陽氣不守所致,故「服涼藥越甚」。
此方針對「真寒假熱」或「陽虛浮火」之證,因下元虛冷,逼陽上浮,形成上熱下寒的病理狀態,故治以溫下斂陽為主,而非清上焦實火。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配伍與性味
- 吳茱萸(辛苦熱):溫肝腎、降逆氣,引火下行,散下焦寒濕。
- 桂(辛甘熱):補命門火,助陽化氣,散寒通脈。
- 附子(辛甘大熱):峻補元陽,驅逐裡寒,固攝浮陽。
- 椒子(辛熱):溫中散寒,助腎火,除濕止痛。
- 乾薑(辛熱):溫脾腎之陽,散寒守中,與附子協同增強溫裡效力。
- 地龍(鹹寒):通絡利尿,少量用之可防溫燥過度,兼能引熱下行。
方劑配伍邏輯
- 全方大辛大熱:集中溫補下焦(腎、肝、脾)陽氣,驅散陰寒,解決「下冷」根本。
- 佐以生薑汁調膏:生薑辛散,助藥力透達肌表,外貼時透過穴位(如湧泉、命門)溫陽。
- 地龍反佐:緩解純用熱藥之燥性,兼疏通經絡,促使浮火下潛。
外治法原理
- 貼火桶子:火桶子或指足部(如湧泉穴)或下腹(關元、命門),透過外貼溫熱藥膏,直接暖下焦,引火歸元。
- 生薑汁為媒介:辛散走表,助藥物滲透,使陽氣內守,上熱自消。
可能功效推論
此方通過「溫下斂陽」機制,使下焦得溫、虛陽下潛,從而:
- 消除口舌生瘡、眼痛等浮火症狀。
- 改善足冷、腰膝酸軟等下寒之象。
- 調節陰陽失衡,恢復「水火既濟」之常。
總結
塌氣藁膏以溫補下元為主,佐以通絡反佐,外治結合穴位敷貼,體現「治病求本」思想,針對陽虛浮火證「下寒不除,上熱難消」的特點,為古代中醫「引火歸元」法的具體實踐。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分,桂1分,附子1分,椒子1分,乾薑1分,地龍1分。
上為末,生薑汁調成膏,攤如掌大。
貼火桶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性質,陰虛火旺、內熱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塌氣藁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引《江陰方》。 組成:吳茱萸1分,桂1分,附子1分,椒子1分,乾薑1分,地龍1分。 主治:下冷上熱之人,及跣足履地,口舌生瘡,及眼痛日久不癒,服涼藥越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