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濟川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濟川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水濕內停所致的腹脹、泄瀉等症,而白朮可以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水濕運化,從而達到止瀉止痛的目的。
- 固護脾陽:脾陽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白朮能溫補脾陽,提高脾胃功能,防止脾陽虛衰導致的消化不良、水濕停滯等問題。
濟川飲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濟川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四肢不溫等症狀,而附子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因寒凝氣滯導致的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濟川飲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陳皮等,主要起到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作用。而附子則可以增強這些藥物的療效,促進脾胃陽氣的恢復,達到溫中散寒、健脾化濕的目的。
濟川飲中包含藁本,主要因其解表散寒,止痛之效。
藁本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疏散風寒,止痛,尤其擅治頭風、頭痛、鼻塞流涕、肢體麻木等症狀。濟川飲主治肝胃氣逆,胸脘痞悶,脅肋脹痛,嘔吐泛酸等症,而藁本的解表散寒功效,能驅散寒邪,通暢氣機,有助於緩解肝胃氣逆所致的胸悶、脅痛等不適。同時,藁本的止痛作用,亦能減輕頭痛、頭風等症狀,使患者病情得到全面改善。
濟川飲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阻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症,花椒能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濟川飲中的其他藥物,例如陳皮、半夏等,也具有理氣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花椒與這些藥物配伍,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脾胃寒濕、氣滯血瘀等病症。
濟川飲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吳茱萸味辛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濟川飲主治脾胃虛寒,寒邪客胃,上衝氣逆,症見脘腹冷痛、嘔吐泛酸、噯氣吞酸等。吳茱萸可溫暖脾胃,散寒止嘔,緩解上述症狀。
- 調和肝脾:吳茱萸亦能疏肝解鬱,調節肝脾功能。濟川飲中常配伍其他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藥物,如柴胡、白芍等,共同發揮調和肝脾,疏肝降逆的作用,協同治療脾胃虛寒、肝氣鬱滯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
濟川飲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脾運化:濟川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證,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助脾運化的作用,可溫暖脾胃,促進脾胃氣機運轉,改善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 溫通氣血,行氣止痛:肉桂亦有溫通氣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溫通經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尤其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肉桂可溫寒散結,緩解疼痛。
主治功效
濟川飲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醫學集成》的記載,濟川飲並非單一固定處方,而是根據不同病機,藥味組成略有差異,但均有溫補陽氣、益氣養血之意。
1. 久瘧不止,元氣大虛:
- 病機: 久病耗傷正氣,導致脾腎虛損,氣血虧虛,正不勝邪,故瘧疾纏綿不癒。
- 處方:
- 條參、北耆、焦朮:補益脾氣,增強運化功能,恢復氣血生化之源。
- 熟地、當歸:滋陰補血,養血生精,改善氣血虧虛之症。
- 棗仁:養心安神,緩解久病虛勞之不適。
- 附子、肉桂、燒薑:溫補腎陽,鼓舞陽氣,祛除寒邪,助正氣復甦。
- 桂元:補益心脾,增加氣血。
- 治療原理: 此處濟川飲以補氣養血為主,輔以溫陽散寒,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通過補益脾腎之氣血,提升正氣以驅邪外出,緩解久瘧不止的狀況。
2. 時毒痢疾:
- 病機: 時疫流行,外邪侵襲腸道,濕熱壅滯,氣機阻滯,導致痢疾。
- 處方:
- 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緩解痢疾腹痛。
- 檳榔、厚朴:行氣導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
- 黃芩、知母:清熱燥濕,解毒止痢。
- 萊菔、大黃:通腑泄熱,排除體內毒素。
- 滑石、甘草:清熱利濕,調和諸藥。
- 治療原理: 此處濟川飲以清熱解毒、行氣導滯為主,兼顧養血,旨在祛除腸道濕熱毒邪,疏通氣機,改善痢疾之症。
3. 真陽不足:
- 病機: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無法溫煦機體,導致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症。
- 處方:
- 熟地:滋補腎陰,填精益髓。
- 茯神:寧心安神,益氣健脾。
- 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藥下行。
- 枸杞:滋腎養肝,明目。
- 附子、肉桂、煨薑:溫補腎陽,鼓舞陽氣,驅散寒邪。
- 澤瀉:利水滲濕,防止滋膩之品礙滯脾胃。
- 五味子:收斂固澀,滋腎益精。
- 棗皮:補益脾胃,調和藥性。
- 治療原理: 此處濟川飲以溫補腎陽為主,兼顧滋補腎陰,達到溫陽益精之目的,改善真陽不足引起的諸症。
4. 厥陰頭痛:
- 病機: 肝經氣血不暢,寒邪入侵,導致頭頂疼痛。
- 處方:
- 焦朮:健脾燥濕,增強運化。
- 附子、肉桂:溫經散寒,鼓舞陽氣,驅散寒邪。
- ?本:祛風散寒,止痛。
- 花椒:溫中散寒,調和諸藥。
- 吳茱萸:溫肝散寒,疏理肝經氣滯。
- 治療原理: 此處濟川飲以溫經散寒為主,兼顧健脾燥濕,達到疏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頭痛的目的。
5. 心腎虛弱,無夢亦遺:
- 病機: 心腎虧虛,精關不固,導致滑精遺精。
- 處方:
- 熟地:滋補腎陰,填精益髓。
- 人參:大補元氣,益氣生津。
- 茯神、山藥: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枸杞:滋腎養肝,明目。
- 棗仁:養心安神,緩解虛勞之不適。
- 五味子:收斂固澀,滋腎益精。
- 煨薑:溫中散寒,助陽氣升發。
- 燈心草:清心降火。
- 治療原理: 此處濟川飲以補益心腎,固精止遺為主,兼顧寧心安神,旨在改善心腎虧虛導致的遺精症狀。
總結:
濟川飲是一個應用廣泛的複方,其組方靈活,根據不同病機,藥味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核心思想皆是補益正氣、扶正祛邪。無論是治療久瘧、痢疾,還是真陽不足、厥陰頭痛、遺精等症狀,均是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根據病機選用藥物,以達到陰陽調和、氣血調暢的治療目標。
傳統服藥法
熟地8錢,人參4錢,茯神3錢,山藥3錢,杜仲3錢,枸杞3錢,棗仁2錢,五味1錢半。
煨薑、燈心為引,水煎,用金櫻膏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厥陰頭痛在腦頂,症見頭痛劇烈,痛如錐刺,痛時伴有惡心、嘔吐、畏寒、肢冷等症狀。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濟川飲,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焦朮4錢,附子3錢,藁本3錢,花椒3錢,吳萸1錢,肉桂1錢。 主治:厥陰頭痛在腦頂。
濟川飲,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熟地8錢,人參4錢,茯神3錢,山藥3錢,杜仲3錢,枸杞3錢,棗仁2錢,五味1錢半。 主治:遺精,無夢亦遺,心腎虛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