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轉脾丸中包含神麴,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 健脾消食:神麴性溫,味甘,能消食積、健脾胃,與轉脾丸中其他藥材如麥芽、山楂等共同作用,可促進脾胃消化功能,緩解食積不化、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 燥濕化痰:神麴具備燥濕化痰的功效,與陳皮、茯苓等藥材搭配,可改善脾濕痰阻,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進一步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等問題。
總而言之,神麴在轉脾丸中的作用,不僅僅是消食健脾,更兼具燥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全面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慾,促進消化吸收。
轉脾丸中包含花椒,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的特性來溫脾散寒、燥濕止瀉。
花椒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止癢之效。脾胃虛寒,常伴隨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花椒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改善消化功能,同時還能止瀉止痛,緩解脾胃不適。
此外,花椒還具有燥濕的作用,對於脾胃濕氣過重導致的腹瀉也有輔助療效。因此,在轉脾丸中加入花椒,可起到溫脾散寒、燥濕止瀉,改善脾胃虛寒的功效。
轉脾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 溫脾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脾胃虛寒,常會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乾薑可溫暖脾胃,促進脾胃功能,改善上述症狀。
二、 助藥力:轉脾丸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多性偏寒涼,而乾薑則可溫補脾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提高藥效,使藥物更容易被脾胃吸收,更有效地發揮藥效。
轉脾丸方劑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吳茱萸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緩解症狀。
- 降逆止嘔:吳茱萸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降逆止嘔,改善消化功能。
總而言之,吳茱萸在轉脾丸方劑中,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相關症狀。
轉脾丸中加入大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精妙之處。
首先,轉脾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而大黃性寒,瀉下力強,看似與脾胃虛弱的症狀相悖。但關鍵在於大黃的特殊作用——它能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並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起到「以瀉促補」的效果。
其次,轉脾丸中大黃的用量極少,且配伍了多種補脾健胃的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因此,轉脾丸中的大黃,並非用來瀉下,而是利用其特殊的藥性,起到清熱解毒,促進脾胃消化功能的作用,最終達到扶脾健胃的效果。
轉脾丸中加入附子,旨在溫補脾陽,驅寒止瀉。
脾胃為後天之本,喜溫惡寒,若脾陽虛寒,則易導致脾胃運化失調,出現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可溫補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此外,附子亦能溫腎助陽,有助於提升陽氣,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因此,轉脾丸中加入附子,可有效溫補脾陽,驅寒止瀉,達到治療脾胃虛寒之目的。
轉脾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燥濕健脾: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行氣消積的功效。轉脾丸用於脾虛濕困,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厚朴可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
- 降逆止嘔:厚朴還有降氣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厚朴能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效果。轉脾丸中加入厚朴,除了健脾燥濕,還可緩解因脾胃濕困而引起的噁心嘔吐。
轉脾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脾胃: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脾主運化,血為氣之母,當歸可補益脾胃之氣血,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 滋陰養血,改善脾虛症狀: 轉脾丸常用於治療脾虛證,而當歸能滋陰養血,補益脾氣,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同時,當歸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的血液供應,進一步提升其功能。
轉脾丸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助脾陽運化: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喜溫惡寒,若脾陽不足,則易導致寒濕困脾,運化失調。桂枝溫陽散寒,可助脾陽運化,改善脾胃功能。
- 調和營衛,協調脾胃氣血:桂枝入心經,可溫通心陽,促進心血運行,並能調和營衛,使氣血流通,改善脾胃氣血運行,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轉脾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轉脾丸中常含有多種藥材,性質各異,甘草可協調藥性,避免藥物相互剋制,使藥效發揮更佳。
- 補脾益氣:甘草入脾經,具補脾益氣之效。轉脾丸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甘草可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助藥力達脾胃,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
主治功效
轉脾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桂枝、甘草、花椒、大黃、當歸、附子、厚樸、吳茱萸、乾薑、神麴等十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溫脾、祛濕、止瀉、補氣、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厚樸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轉脾丸中的各味中藥材配伍使用,可以起到溫脾、祛濕、止瀉、補氣、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等功效。
總結:轉脾丸是一種溫脾、祛濕、止瀉、補氣、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中藥方劑,由桂枝、甘草、花椒、大黃、當歸、附子、厚樸、吳茱萸、乾薑、神麴等十種中藥材組成。轉脾丸可以治療脾虛、濕盛、腹瀉、便溏、腹痛、嘔吐、四肢痠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小麥曲4兩,蜀椒1兩(去目及閉 口汗),乾薑3兩,吳茱萸3兩,大黃3兩,附子(炮,去皮)2兩,厚朴(炙)2兩,當歸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酒送下,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轉脾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小麥曲4兩,蜀椒1兩(去目及閉口汗),乾薑3兩,吳茱萸3兩,大黃3兩,附子(炮,去皮)2兩,厚朴(炙)2兩,當歸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 主治:大病後,至虛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