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散

GUI JI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八十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心經 15%
腎經 15%
胃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9%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龜甲散中包含龜板,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腎益精: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益精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泄等症狀,龜板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清熱解毒: 龜板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在龜甲散中,龜板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並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

龜甲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滋陰潤燥: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並滋陰潤燥,緩解龜甲散中其他藥材可能造成的燥熱之症。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龜甲散中多為寒涼藥材,加入溫性藥材當歸,可調和藥性,避免過寒傷陽,並能增強補血活血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協調和全面。

因此,當歸的加入,不僅能改善藥性,更能增強龜甲散的整體療效,使其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龜甲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行:龜甲散以龜甲、鱉甲等寒涼之品為主,用於治療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等症。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陽散寒、助藥力行的功效。加入乾薑,可溫助藥性,避免寒涼之品損傷脾胃陽氣,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2. 化瘀止痛,促進康復:龜甲散中常配伍一些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當歸等。乾薑能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化解瘀血,緩解疼痛,加速病體康復。

龜甲散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龜甲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亦可耗傷陰血。阿膠性溫,功能滋陰補血,與龜甲寒性相配,寒而不傷陰,更能發揮清熱解毒之效。
  2. 固本培元: 阿膠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養血脈、固本培元之功。龜甲散多用於治療外感熱病後餘熱未清,或陰虛內熱所致之病症,加入阿膠可以改善患者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使身體更快恢復健康。

龜甲散中加入訶子,主要考量其收斂止瀉之效。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之功效。

龜甲散以龜板、鱉甲為君藥,補腎固本,而加入訶子可輔助收斂腎氣,固澀止瀉,防止腎精滑脫。同時,訶子亦能清熱解毒,可與龜甲散中其他清熱涼血藥物相配合,增強療效。

龜甲散中加入龍骨,是基於其鎮靜安神、固澀止汗的功效。

龍骨為動物化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其質地堅固,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收斂心神,鎮驚安神,並能固澀止汗,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自汗盜汗等症。

龜甲散本身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收斂固澀之效,加入龍骨可增強其安神定志、止汗固澀的功效,並能更好地收斂心神,使療效更為顯著。

龜甲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能收斂止瀉,與龜甲、牡蠣等藥材共同作用,有效控制腸道蠕動,緩解腹瀉症狀。
  2. 清熱利濕: 赤石脂性寒,能清熱利濕,配合其他藥材如滑石、澤瀉等,能有效祛除體內濕熱,改善腹瀉伴隨的發熱、口渴等症狀。

赤石脂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龜甲散固澀止瀉的功效,更輔助清熱利濕,使方劑更加全面有效。

龜甲散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溫煦脾腎,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龜甲散本身以龜板、鱉甲等寒涼藥材為主,加入艾葉可起到中和寒性、溫補陽氣的作用。
  2. 止痛止血:艾葉具有止痛止血的功效,可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引起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龜甲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艾葉的加入可增強其止痛止血的效果。

龜甲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龜甲散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劑,其中龜甲、地榆等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可增強龜甲散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並提高藥物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熱毒症狀。

主治功效


龜甲散

龜甲散中藥方劑由龜板、當歸、乾薑、阿膠、訶子、龍骨、赤石脂、艾葉、甘草等中藥組成。龜甲散具有補血、益氣、固腎、止血、消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斷,子宮內疼痛,背部和肩膀煩悶,沒有食慾等症狀。

龜板

龜板味甘、鹹,性涼,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的功效。龜板含豐富的膠原蛋白、氨基酸、礦物質等成分,能補益肝腎、滋陰養血、固經止血。此外,龜板還具有養血潤燥、強筋健骨、安神益氣等作用。

當歸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消腫止痛、補血養顏的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乾薑

乾薑味辛、辣,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阿膠

阿膠味甘、酸,性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血、益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的功效。阿膠富含骨膠原、膠原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膠質等營養成分,能促進代謝,增強體質,益氣補血、滋陰潤燥,治貧血、經期不順、產後失血,悉有裨益。

訶子

訶子味酸、澀,性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的功效。訶子能夠抑制咳嗽反射,減少咳嗽次數,並能舒緩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收斂的功效,適用於久瀉不止、久痢或脫肛、虛寒久瀉等症。訶子能夠清肺熱利咽,治療肺虛久咳、失音者、痰熱鬱肺、久咳失音者。訶子能夠降氣,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加速消化和排氣。訶子具有除煩作用,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減少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改善情緒問題,減少焦慮、煩躁感。

龍骨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龍骨善於安撫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同時,龍骨能夠調節腸道蠕動,緩解腸胃不適和腹瀉。由於龍骨含有碳酸鈣和磷酸鈣,因此能促進血液凝固,止血生肌。另外,龍骨還能滋養肝腎,強健筋骨,增強骨骼強度和彈性,預防骨質疏鬆。此外,龍骨還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男性患者的澀精和遺精等問題。

赤石脂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赤石脂常被用於治療瘡瘍金瘡、燒燙傷、大便出血、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

艾葉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龜甲散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血、益氣、固腎、止血、消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產後惡露不斷,子宮內疼痛,背部和肩膀煩悶,沒有食慾等症狀。該方劑組方合理,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龜甲2兩(塗醋炙令黃),蛇蛻皮1兩(燒灰),露蜂房半兩(微炒),麝香1分(研入),豬後懸蹄甲1兩(炙令微黃)。
上為細散。
每服1錢,食前以溫粥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適合於產後惡露不絕、腹內刺疼痛、背膊煩悶,不欲飲食的患者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崩漏嗜眠症(嗜睡症)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子宮頸炎月經稀少閉經腹瀉容易健忘月經期間過長面色發黃月經淋漓不止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龜甲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龜甲2兩(塗醋炙令黃),蛇蛻皮1兩(燒灰),露蜂房半兩(微炒),麝香1分(研入),豬後懸蹄甲1兩(炙令微黃)。 主治:五痔結硬,焮痛不止。

龜甲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龜甲2兩(醋浸,炙令微黃),黑桑耳2兩,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令黃),禹餘糧1兩(燒,醋淬3遍),當歸1兩(銼,微炒),柏子仁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炒令微黃),川芎1兩,白石脂1兩。 主治:産後崩中,下血過多不止。

龜甲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龜甲2兩(炙微黃),磁石(搗碎,水飛過)1兩,敗船茹1兩,亂發灰1兩,當歸(銼,微炒)1兩,赤芍藥1兩,木賊1兩,延胡索1兩,桑耳1兩,黃耆(銼)1兩,白瓷(細研,水飛過)1兩,麝香1錢(細研)。 主治:婦人痔疾,肛門腫痛下血。

龜甲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龜甲1兩(塗醋,炙令黃),當歸3分(銼,微炒),乾薑1分(炮裂,銼),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訶黎勒1兩(煨,用皮),龍骨1分,赤石脂半兩,艾葉1兩(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産後惡露不絕,腹內(疒丂)刺疼痛,背膊煩悶,不欲飲食。

龜甲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龜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桑耳1兩(微炙),當歸1兩(銼,微炒),白芍藥3分,烏賊魚骨1兩(燒灰),禹餘糧2兩(燒,醋淬7遍),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柏葉1兩(微炒),桑寄生1兩,川芎3分。 主治:婦人久赤白帶下,腰腿疼痛,面色萎黃,四肢少力。

龜甲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龜甲1兩(塗醋,炙令微黃),當歸1兩(銼,微炒),桑耳3分(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狗脊半兩(去毛),禹餘糧1兩(燒,醋淬7遍),白石脂2兩,柏葉1兩(微炙),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白芍藥半兩,桑寄生半兩,桂心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婦人白帶下,腰膝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