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滲腸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在於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
方劑中若出現寒邪凝滯腸胃、腹痛冷厥、嘔吐泄瀉等症狀,則需要溫陽散寒、溫通腸胃。附子作為溫陽散寒之要藥,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恢復腸胃功能,有助於改善上述症狀。此外,附子還能增強人體陽氣,改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在滲腸丸中起着重要作用。
滲腸丸中加入阿膠,主要是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滋陰補血: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血的功效。滲腸丸多用於治療腸燥便祕,而阿膠可滋養腸道,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
- 固腸止瀉:阿膠能補益氣血,固護腸道,對於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腸道功能紊亂,如腹瀉、便溏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阿膠在滲腸丸中的加入,不僅能緩解便祕,還能固腸止瀉,起到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整體療效的作用。
滲腸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滲腸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瀉等症狀。白朮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同時燥濕利水,幫助去除腸道中的濕熱,從而緩解腹瀉症狀。
- 固澀止瀉:白朮除了健脾燥濕,還有固澀止瀉的功效。白朮可以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從而幫助止瀉。
綜上所述,滲腸丸中加入白朮,可以有效地健脾燥濕、固澀止瀉,起到治療腹瀉的作用。
滲腸丸中加入訶子,主要源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作用。
對於腸胃不適、腹瀉等症狀,訶子能有效地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起到止瀉的作用。同時,其清熱解毒的特性也能緩解腸道炎症,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因此,訶子作為滲腸丸中的一味藥材,可以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腸胃疾病。
滲腸丸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固澀止瀉: 龍骨性味甘鹹平,入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靜安神之功效。滲腸丸針對腸道失調引起的腹瀉,龍骨可收斂腸道,固澀止瀉,減少腸液分泌,緩解腹瀉症狀。
- 鎮驚安神: 滲腸丸常用於治療因腸道失調引起的心煩不安、失眠等症狀。龍骨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因腸道失調導致的焦慮不安,改善睡眠質量。
因此,龍骨在滲腸丸中發揮着固澀止瀉、鎮驚安神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
滲腸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赤石脂性澀,味甘,歸肺、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滲腸丸主治腸滑泄瀉,赤石脂可收斂腸道,固澀止瀉,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 燥濕止痢:赤石脂性燥,可燥濕止痢。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泄瀉,赤石脂可起到乾燥濕氣,止住痢疾的作用。
因此,赤石脂在滲腸丸中發揮着收斂止瀉、燥濕止痢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腸滑泄瀉的效果。
滲腸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 溫中散寒,助脾運化: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促進脾胃氣機運化。滲腸丸多用於寒邪客於腸胃,導致腹痛、腹瀉等症,乾薑可溫暖腸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腹痛,促進消化功能。
- 止嘔止瀉,扶正祛邪: 乾薑還具有止嘔止瀉的作用,可以溫中止嘔,固澀止瀉,進一步幫助緩解腸胃不適。此外,乾薑作為扶正藥,可增強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對治療寒邪引起的腸胃病具有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滲腸丸
**組成:**附子、阿膠、白朮、訶子、龍骨、赤石脂、乾薑。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主治:腹瀉不止,長期痢疾不癒,不論是紅色、白色或膿血。
總結:滲腸丸是由附子、阿膠、白朮、訶子、龍骨、赤石脂、乾薑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溫裡溫中、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安神止驚、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腹瀉不止,長期痢疾不癒,不論是紅色、白色或膿血。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去皮臍)、阿膠(蛤粉炒)、白朮、訶子(煨,去核)、白龍骨、赤石脂、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細末,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溫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滲腸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阿膠(蛤粉炒)、白朮、訶子(煨,去核)、白龍骨、赤石脂、乾薑(炮)各等分。 主治:泄瀉不止,久痢不癒,不問赤白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