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澀丸

GU S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大腸經 17%
脾經 15%
腎經 12%
肺經 11%
心經 10%
肝經 9%
膽經 3%
膀胱經 1%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固澀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益氣,固澀止瀉: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固澀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而白朮能補脾氣,固脾土,從而達到止瀉固澀的作用。
  2. 助藥力,增強療效: 固澀丸中往往含有其他收斂止瀉藥,如訶子、烏梅等。白朮與這些藥物配伍,可起到健脾益氣、助藥力、增強療效的作用,使止瀉效果更加顯著。

固澀丸方劑中包含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固澀,止瀉止帶: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帶的功效。對於因脾腎虛弱、氣陰不足導致的滑脫泄瀉、白帶過多等症狀,牡蠣能收斂固澀,止瀉止帶,起到治療作用。
  2. 潛陽降火,安神定志:牡蠣性寒,能潛陽降火,對於心煩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牡蠣能安神定志,改善睡眠品質。

因此,固澀丸方劑中加入牡蠣,旨在發揮其收斂固澀、潛陽降火等功效,治療因脾腎虛弱、心神不寧導致的各種病症。

固澀丸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附子性溫,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之功效。固澀丸常用於治療腎虛精關不固、滑泄不止等症,附子可溫補腎陽,使腎氣充盈,固攝精氣,從根本上改善滑泄症狀。
  2. 助藥力:附子可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固澀丸中常含其他寒涼藥物,附子可溫陽化寒,避免藥性過寒,減輕對脾胃的負擔,使藥力更加平和,更好地發揮固澀止泄的功效。

固澀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和止瀉等問題。其中包含的乾薑,是一種重要的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

乾薑由於其熱性,能夠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對寒性痢疾和脾虛型腹瀉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當脾胃虛寒,往往會導致腸道功能不佳,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乾薑通過提升身體的陽氣,幫助寒濕排出,從而改善這些不適的症狀。此外,乾薑的溫陽作用也能加強其他藥材的效能,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突出。

這種組合的設計考慮到了人體的整體狀況,強調了寒熱之辨,使治療更加精準有效。在固澀丸的配方中加入乾薑,不僅讓方劑更具協同作用,還能提升患者的整體恢復速度,因此在中醫治療中被廣泛應用。

固澀丸方中使用赤石脂,主要是針對其收斂固澀的功效。

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止血生肌的作用。其收斂性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其固澀作用可收斂汗孔,止汗止盜汗;其止血生肌的作用則可治療外傷出血、潰瘍等。

在固澀丸中,赤石脂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固澀止瀉、止汗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腎虛滑泄、汗出不止、外傷出血等症狀。

固澀丸中包含訶子,主要是因為訶子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脾、大腸經。其藥性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對於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訶子還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下痢、腸炎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因此,在固澀丸的組成中加入訶子,可以有效地發揮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固澀丸中加入石榴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 石榴皮性澀,味酸,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可收斂腸道,止瀉止痢,尤其適用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等症狀。
  2. 止血止帶: 石榴皮亦有止血作用,可治療女性崩漏、帶下、月經不調等病症,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止血固澀的效果。

因此,石榴皮在固澀丸方劑中扮演著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整體藥效的發揮。

固澀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因為白礬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1. 收斂固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腎氣不足導致的泄瀉、遺精、帶下、盜汗等症狀,白礬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有助於止住泄瀉、固攝精氣。
  2. 燥濕止癢: 白礬亦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白礬能起到乾燥皮膚、止癢的作用。

因此,在固澀丸中加入白礬,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收斂固澀、燥濕止癢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固澀丸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之效。五倍子為蓼科植物五倍子樹的蟲癭,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等功效。其收斂作用,能固澀腸道,止瀉止血;其清熱解毒作用,能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因此,五倍子在固澀丸中,能起到收斂止瀉、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等作用,有助於治療脾虛泄瀉、腸滑久瀉、外傷出血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固澀丸」,主要成分是:白朮、牡蠣、附子、乾薑、赤石脂、訶子、石榴皮、白礬、五倍子。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石榴皮味酸澀。澀腸止瀉,固精縮尿,斂肺止咳,清熱化濕,殺蟲收斂。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五倍子性味澀、微溫,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功效。

固澀丸具有滑泄:大便稀薄,排出迅速;直腸泄:大便直接從直腸排出,無法控制;食入即出:食物進入胃中後,立即排出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牡蠣(煅)1兩,附子1兩,乾薑1兩,肉落(麵包煨)1兩,赤石脂1兩,訶子肉1兩半,石榴皮(醋炒)1兩半,枯礬3錢,五倍子4錢。
上為末,醋糊為丸。
每服3錢,米飲送下。或加龍骨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固澀丸, 出處:《會約》卷十。 組成:白朮1兩,牡蠣(煅)1兩,附子1兩,乾薑1兩,肉落(面包煨)1兩,赤石脂1兩,訶子肉兩半,石榴皮(醋炒)兩半,枯礬3錢,五倍子4錢。 主治:滑泄,直腸泄,食入即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