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補黃耆散

NEI BU HUANG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六十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脾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6%
胃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補黃耆散」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

功能主治

腸道中有風,導致大出血不止,臉色蠟黃,體力非常虛弱。

組成

  • 黃耆:15克
  • 當歸:10克
  • 川芎:10克
  • 甘草:6克
  • 龍骨:10克
  • 槐角:10克
  • 附子:6克
  • 白芍: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禁忌

  1. 孕婦禁用。
  2. 陰虛火旺者禁用。
  3. 表證未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須經醫師診斷後方可服用。
  2.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3. 服藥期間宜多休息,避免勞累。

總結

內補黃耆散為中醫常用的補氣止血方劑,具有補氣固表、溫裡止血、收澀固脫之功,常用於治療腸道中有風,導致大出血不止,臉色蠟黃,體力非常虛弱等症。

傳統服藥法


黃耆2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芎藭2兩,甘草2兩(炙微赤,銼),龍骨2兩,槐子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芍藥2兩。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餳1分,煎至6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當歸、川芎、甘草、龍骨、槐角、附子、白芍等八味中藥組成。黃耆具有補氣固表、止汗固脫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龍骨具有鎮驚安神、止血固精的功效;槐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痢的功效;附子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瀉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氣固脫、止血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固脫、止血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氣力全少等症狀。但本方含有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內補黃耆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黃耆2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川芎2兩,甘草2兩(炙微赤,銼),龍骨2兩,槐子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芍藥2兩。 主治: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氣力全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