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和劑湯

DI YI HE J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論》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20%
腎經 13%
肝經 12%
肺經 11%
胃經 7%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膽經 2%
心包經 2%
膀胱經 1%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第一和劑湯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為其溫陽散寒的功效。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能溫補心陽,回陽救逆,散寒止痛,尤其擅長於治療陽氣虛衰、寒凝血脈所致的疾病。

在第一和劑湯中,附子與其他藥材配合,溫陽化氣散寒止痛,共同作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腸胃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附子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起到溫陽驅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第一和劑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第一和劑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
  2. 固護脾陽:白朮能固護脾陽,防止脾陽虛損。第一和劑湯中加入白朮,可防止脾陽虛弱導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此外,白朮還具有止瀉、利水消腫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第一和劑湯所針對的諸多病症。

第一和劑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第一和劑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虛不固的症狀,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人體抵抗力,有助於驅除外邪,固護表關,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

2. 配伍相宜:第一和劑湯中的其他藥材,如麻黃、桂枝、白芍等,都屬於辛溫解表藥,與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能夠協同發揮藥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第一和劑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第一和劑湯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營衛、氣血不和所致的各種疼痛,白芍能緩解疼痛,調和營衛,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2. 滋陰養血,固澀止汗:白芍能滋陰養血,並有收斂固澀之效。第一和劑湯中常配伍其他滋陰藥物,白芍可輔助滋陰養血,並能固澀止汗,防止汗液過多而耗傷陰津。

第一和劑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有效改善。
  • 調和藥性: 第一和劑湯中包含多味藥材,藥性各異。當歸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使各味藥材發揮最佳功效的作用。

總之,當歸在第一和劑湯中扮演著補血活血、調和藥性的重要角色,為整體療效提供保障。

第一和劑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回陽、解毒之效。該方中,加入乾薑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改善因寒邪入侵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助藥力: 乾薑能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發揮,起到協同作用。如與其他溫中藥材配伍,可增強溫中散寒的效果,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第一和劑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行氣: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第一和劑湯主治頭風頭痛,而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緩解頭部脹痛,同時也能疏通經絡,解除頭部風寒濕邪。
  2. 升清降濁:川芎具有升散之性,可升清陽氣,並能促進體內濁氣下降,達到調節氣機平衡的效果。第一和劑湯用於治療頭部病症,川芎的升散作用可以將頭部鬱積的濁氣向上驅散,並促進清氣下降,改善頭部氣血循環,緩解頭風頭痛。

「第一和劑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在於茯苓的利水滲濕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益氣安神之效。此方中,茯苓主要用於利水滲濕,化解體內濕邪,同時兼顧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整體調和的作用。

此外,茯苓還能幫助水液代謝,減輕水腫,改善水濕停滯所引起的諸多不適,例如腹脹、食慾不振、小便不利等。因此,茯苓是「第一和劑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其利水滲濕的作用,為整個方劑的整體功效奠定了基礎。

第一和劑湯的組成中,包含桂枝,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功效,可溫暖脾胃,促進陽氣生髮,有助於改善寒凝氣滯、寒濕困脾等症狀。
  2.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使營衛之氣流通,改善體表寒邪入侵,有助於緩解風寒感冒、肢體痠痛等症狀。

因此,桂枝在第一和劑湯中發揮溫陽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治療外感風寒、表寒裏熱等病症。

第一和劑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解毒的功效。第一和劑湯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杏仁等性偏寒涼,甘草可中和其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與麻黃配伍,可增強麻黃發汗解表之效。同時,甘草能緩解其他藥材的副作用,例如甘草與杏仁配伍,可緩解杏仁的苦寒之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第一和劑湯」,主要成分包括附子、白朮、黃耆、白芍、當歸、乾薑、川芎、茯苓、桂枝、甘草,適用於懷孕期間,心臟、肝臟受到壓迫。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中藥方劑「第一和劑湯」,由以上十味藥材組成,具有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補氣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懷孕期間,心臟、肝臟受到壓迫。

傳統服藥法


附子1錢,白朮1錢,黃耆1錢,芍藥1錢,當歸5分,乾薑5分,芎藭5分,茯苓5分,桂枝1分,甘草1分。
上以水2合半,煮取1合半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熱助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第一和劑湯, 出處:《産論》。 組成:附子1錢,白朮1錢,黃耆1錢,芍藥1錢,當歸5分,乾薑5分,川芎5分,茯苓5分,桂枝1分,甘草1分。 主治:妊孕苦心下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