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飲子

HUO XIANG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四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7%
肺經 13%
肝經 11%
胃經 11%
腎經 8%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飲子以「藿香」為名,自然包含「藿香」這一味藥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主藥突出: 藿香飲子以藿香為主藥,用以治療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藿香性辛溫,芳香化濕,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為方中君藥,故以其命名。

二、功效體現: 藿香飲子以藿香為君藥,其他藥材輔助,協同作用,以達到祛濕解表、理氣和中的目的。以藿香命名,不僅突顯其主藥地位,更能清晰地表明方劑的功效。

藿香飲子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脾胃氣虛、寒濕內阻: 藿香飲子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表寒裏熱證,而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可緩解脾胃氣虛、寒濕內阻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配合藿香、厚朴等藥物,協同驅寒祛濕,增強療效。
  2.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 藿香、厚朴等藥性偏燥烈,容易傷津耗氣,白芍性微寒,可起到緩解藥性、滋陰養血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脾胃之氣,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恢復。

藿香飲子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藿香飲子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常伴有氣虛表虛症狀,如乏力、汗出、面色蒼白等。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固護表氣,防止邪氣入侵,與藿香、佩蘭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邪扶正之效。
  2. 助藿香化濕: 藿香飲子中藿香辛溫,善於化濕解表,但單用藿香力單,難以完全清除濕邪。黃耆性溫,能溫脾陽,助藿香化濕之力,使濕邪易於排出體外,進一步提高療效。

藿香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藿香飲子主治暑濕感冒,方中多用辛涼解表之藥,如藿香、佩蘭等,容易寒涼傷脾。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可緩和藥性,避免傷脾胃。
  2. 增強功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藥性協調,更有效地發揮解表化濕、止嘔、清熱的功效。同時,甘草本身亦具健脾益氣的功效,有助於增強人體正氣,加速病癒。

藿香飲子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脾胃,補血益氣:藿香飲子主治暑濕困脾,脾胃氣虛所致的症狀。當歸具有補血益氣、調經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能補益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進而有助於改善暑濕困脾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當歸與藿香、佩蘭等藥物相配,能夠增強藥效。當歸的補血益氣作用,可以促進藿香、佩蘭等藥物疏散暑濕、健脾和胃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藿香飲子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的功效。藿香飲子主要用於治療暑溼感冒,脾胃溼熱,茯苓可幫助健脾利濕,緩解脾胃溼熱,增強機體抵抗力。
  2. 和胃止嘔: 茯苓能和胃止嘔,幫助緩解暑溼感冒引起的噁心嘔吐症狀,配合藿香等藥物,共同起到清暑解表、和胃止嘔的作用。

藿香飲子中加入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利濕濁:澤蘭性微寒,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濕濁、行氣止痛的功效。與藿香、佩蘭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清解暑濕,化解濕熱之邪,對於暑濕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澤蘭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因濕熱阻滯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緩解胸悶、腹痛等症狀。

藿香飲子中加入白頭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白頭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藿香飲子以藿香為主,用於治療暑濕感冒,兼有清熱解暑、化濕止嘔的功效。而白頭翁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並抑制腸道炎症,起到止痢的效果。
  2. 配伍增效:白頭翁與藿香等藥材配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藿香芳香化濕,白頭翁清熱解毒,二者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療暑濕感冒引起的發熱、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藿香飲子為一經典中醫方劑,其組成中含藿香、厚樸、半夏、陳皮、生薑、大棗等,而加入附子,主要是因其辛熱之性,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在《傷寒論》中,附子常被用於治療陽氣衰弱、四肢厥冷之症。藿香飲子主要用於外感風寒、濕阻中焦所引起的胸脘痞滿、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附子在此方中,能溫煦脾胃,強化脾胃運化功能,並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尤其對於寒濕較重、脾胃虛寒的患者而言,附子的加入能顯著增強整個方劑的溫中散寒效果,從而更有效地緩解症狀,促進身體康復。然而,附子有毒性,應用時必須注意用量,以免中毒。

藿香飲子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藿香化濕: 藿香性涼,善於化解濕濁,但對於寒濕較重者,單用藿香恐難以完全驅散寒邪。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與藿香相輔相成,既能化解濕邪,又能溫煦脾胃,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
  2. 和胃止嘔,增強藥效: 藿香飲子主治濕濁內阻、脾胃不和之症,而乾薑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能緩解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使藥效更穩定,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藿香飲子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川芎辛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之效。藿香飲子以解暑化濕為主,但暑濕之邪易於侵襲人體陽氣,導致頭痛、身痛等症狀。川芎能疏散風寒,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頭痛及全身疼痛,有助於祛除暑濕邪氣,促進康復。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暑濕侵襲導致的氣血瘀滯,減輕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川芎與藿香等藥物協同作用,有助於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改善體質,預防暑濕再次侵襲。

藿香飲子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暑,化濕解表: 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暑、化濕解表的功效。與方中藿香、佩蘭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清除暑濕之邪,改善因暑濕所致的發熱、惡寒、頭脹、胸悶等症狀。
  2. 解毒消腫,利氣行水: 淡豆豉還具有解毒消腫、利氣行水的功效。對於暑濕導致的濕邪困脾、水腫等症狀,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與方中蒼朮、厚朴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利水消腫,改善脾胃功能。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藿香飲子」

組成: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澤蘭: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和血
  • 白頭翁:清熱解毒、瀉火堅腎、解毒、清熱涼血、止血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淡豆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

主治功效:

膿血痢疾和赤白痢疾久治不愈,發展為休息痢,症狀是裏急後重,心腹疼痛,形體消瘦,氣力疲乏,臟氣虛弱。

方劑解析:

  • 藿香:具有芳香化濕,醒脾和中,清暑解表的功效,主治濕熱重濁,中焦不運之吐瀉腹痛。
  • 白芍:具有斂陰止汗,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主治血虛陰虧,汗多心煩,腹痛泄瀉,四肢攣急。
  • 黃耆:具有益氣固表,利尿消腫,補益脾肺的功效,主治氣虛表脫,久泄不止,水腫尿少。
  •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潤肺,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口渴咽乾。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心腹疼痛,便祕不通。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水腫尿少,痰多咳嗽,心悸失眠。
  • 澤蘭: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水腫尿少。
  • 白頭翁: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堅腎,止血痢疾的功效,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痢疾下血。
  • 附子: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主治陽虛脫厥,手足厥冷,腹痛吐瀉。
  •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溫肺化痰的功效,主治胃寒嘔吐,泄瀉腹痛,肺寒咳嗽。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活絡的功效,主治瘀血疼痛,頭痛眩暈,胸脇刺痛。
  • 淡豆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寬胸理氣的功效,主治暑熱感冒,發熱頭痛,水腫尿少,胸悶痞脹。

用法用量:

口服,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

禁忌:

孕婦禁用,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者慎用。

附註:

  • 本方出自《傷寒論》,為治療膿血赤白痢疾的經典方劑。
  • 本方具有芳香化濕,收澀止痢,溫中散寒,益氣固表的功效。
  • 本方中,藿香、白芍、黃耆、甘草為主藥,其他藥物為輔助藥物。
  • 本方治療膿血赤白痢疾久治不愈,效果顯著。

傳統服藥法


藿香、白芍藥、米囊皮、黃耆、甘草、當歸、白茯苓、澤蘭、白頭翁、附子、乾薑、川芎、蒿豉餅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水1盞,入生薑、艾七葉,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藿香飲子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解表散寒、清熱利濕、和中止痢的功效,主治膿血痢及赤白痢久不癒,變成休息痢,裏急後重,心腹疼痛,形困氣乏,臟氣虛弱。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引起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在服用藿香飲子之前,一定要先諮詢醫生,以免發生意外。

相關疾病


嗜眠症(嗜睡症)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藿香飲子,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藿香、白芍藥、米囊皮、黃耆、甘草、當歸、白茯苓、澤蘭、白頭翁、附子、乾薑、川芎、蒿豉餅子各等分。 主治:膿血痢及赤白痢久不癒,變成休息痢,裏急後重,心腹疼痛,形困氣乏,臟氣虛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