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乳生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乳生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腹痛,白朮可健脾固澀,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進乳汁分泌,從而治療乳汁不足。
二、補氣生津: 白朮能補脾氣,脾主運化,氣血生化之源,氣足則津液充足,乳汁分泌旺盛。對於因脾氣不足、氣血虧虛導致乳汁不足者,白朮能起到補氣生津的作用,促進乳汁分泌。
乳生湯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乳生湯所治疾病多為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狀,白芍能緩解疼痛,改善乳房腫脹情況。
- 調和氣血: 白芍可補血養血,使氣血調和,促進乳汁分泌。乳生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亦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與白芍配合,可有效改善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等症狀。
乳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乳生湯多用於治療婦女產後血虛、乳汁不足、經閉、痛經等症,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從而促進乳汁分泌,緩解產後血虛等問題。
- 滋陰潤燥: 當歸亦有滋陰潤燥之效,可緩解產後津液虧損、口乾舌燥等症。乳生湯多用於產後調理,加入當歸可滋潤氣血,緩解產後陰虛燥熱,促進身體恢復。
乳生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於改善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乳汁淤積、乳房脹痛,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乳腺,解除乳房阻塞,緩解疼痛,並促進乳汁分泌,達到治療目的。
乳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乳生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乳汁不足,而茯苓可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乳汁分泌。
- 利水消腫:茯苓可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乳房腫脹、疼痛等症狀。乳汁分泌不足,有時會伴隨乳房脹痛,茯苓的利水消腫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乳汁的正常分泌。
乳生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脈止痛的功效。乳生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乳房,導致乳汁不通,乳房疼痛等症狀,而桂枝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驅散寒邪,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環,促進乳汁分泌。
- 調和營衛:桂枝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使營氣充足,衛氣強盛,進而改善乳汁的生成和分泌。乳生湯中加入桂枝,可以協調營衛,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通乳止痛的效果。
乳生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乳生湯常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小便頻數、遺精滑精等症狀,而杜仲補腎固精的功效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2. 固攝胎氣:杜仲可固攝胎氣,防止胎兒滑脫。乳生湯多用於治療妊娠期的一些不適,例如胎動不安、滑胎等,杜仲的固攝胎氣功效可以有效預防這些情況的發生。
因此,乳生湯中加入杜仲,可發揮補腎固精、固攝胎氣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乳生湯中包含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生湯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通絡止痛: 乳香還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解除痹阻,緩解疼痛。乳生湯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藥物配伍,共同發揮療效,達到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效果。
乳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乳生湯中多為較烈性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減少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解疼痛等功效,與乳生湯中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增強療效。例如,甘草可以與黃芪等藥物配合,增強補氣益血的作用;與杏仁、桔梗等藥物配合,增強止咳化痰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乳生湯主治「産後乳少或止」,其病機關鍵在於產後氣血虧虛、經脈失養,或兼瘀滯阻絡,導致乳汁生化不足或分泌不暢。方中以「補氣養血」為本,佐以「通絡活血」之品,契合中醫「產後多虛多瘀」的基本原則,旨在恢復氣血化源,疏通乳絡,促使乳汁自然增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氣血雙補為基
- 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助中焦運化,使氣血生化有源。「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產後氣虛常見乳汁清稀或不足,此三藥固本培元。
- 當歸、芍藥、芎藭:養血活血(當歸補血和血,芍藥斂陰柔肝,芎藭行氣活血),此即「四物湯」去地黃之變通,避其滋膩礙脾,專注調和肝血。肝主疏泄,血足則乳竅自通。
溫通經脈為助
- 桂枝:溫通陽氣,宣暢血脈,尤其針對產後體寒或氣血凝滯之證,能引藥上行至胸乳。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間接助衝任二脈調養(衝任為血海,與乳汁分泌密切相關)。
化瘀通絡為標
- 乳香:善走竄,活血止痛,直接疏通乳絡瘀阻。產後惡露未盡或情志不暢易致氣滯血瘀,此藥能「破宿血,推陳致新」(《本草綱目》),助乳汁排出。
【整體方義】
本方以「補虛為主,通絡為輔」,融合氣血雙補與溫通化瘀之力。其設計符合「欲通乳,先實其化源」的治療邏輯:
- 氣血充則乳汁得以化生(白朮、茯苓、當歸等);
- 經絡通則乳汁循行無礙(桂枝、乳香等)。
產後乳少若屬虛中夾瘀者尤宜,若純虛無瘀可酌減乳香,純瘀無虛則非本方所主。
傳統服藥法
白朮1錢,芍藥1錢,當歸1錢,芎藭1錢,茯苓1錢,桂枝1錢,杜仲1錢,乳香1錢,甘草1分。
以水2合半,煎取1合半。
原書治上症,先用折衝飲下蓄血,後與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通乳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乳生湯, 出處:《産論》卷三。 組成:白朮1錢,芍藥1錢,當歸1錢,川芎1錢,茯苓1錢,桂枝1錢,杜仲1錢,乳香1錢,甘草1分。 主治:産後乳少或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