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腹瀉,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固護腸道,減少腸蠕動,達到止瀉效果。
- 益氣扶正: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對於因脾胃虛弱、正氣不足而導致的腹瀉,黃耆能益氣扶正,促進機體恢復,從根本上改善腸道功能,防止腹瀉反覆發作。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益氣健脾: 黨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腹瀉,黨參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升正氣,有助於止瀉。
- 調和脾胃: 黨參入脾經,能調理脾胃,改善脾胃功能失調所致的腹瀉。它可以促進消化吸收,減少腸道蠕動,達到止瀉的目的。
因此,黨參在止瀉調中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增強脾胃功能,又能促進消化,達到止瀉的效果,並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止瀉調中湯通常包含多種藥材,甘草能有效調和各藥材的藥性,使藥效協調,避免藥物互相衝突。
- 補脾益氣: 甘草入脾經,能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瀉痢常伴隨脾胃虛弱,甘草能幫助脾胃恢復功能,增強抵抗力,從而促進止瀉。
此外,甘草還有潤肺止咳、解毒抗炎等功效,也間接有助於緩解因瀉痢引起的肺燥、口渴等症狀。
止瀉調中湯方劑中加入白朮,是為了其健脾燥濕,益氣止瀉的功效。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脾胃虛弱、濕邪內停是導致腹瀉的重要原因,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有助於固攝脾胃,止瀉止痢。此外,白朮還能補氣升陽,改善氣虛導致的腹瀉,使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因此,白朮在止瀉調中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止瀉功效的重要組成部分。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益氣,緩解脾虛:當歸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的功效,而脾虛是造成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歸能補益脾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固澀止瀉,緩解腹瀉導致的氣血虧損。
- 調和氣血,改善腸道功能: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血液供應,有助於恢復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減少腹瀉症狀。同時,當歸還能緩解腹瀉所致的氣血虧虛,使患者氣血充盈,身體更加強壯。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腸胃痙攣,止瀉止痛:白芍具有鎮痙止痛作用,能緩解腸道痙攣,減少腹痛,進而達到止瀉目的。
- 養血柔肝,和中調脾:白芍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和中調脾。對於因脾胃虛弱、肝氣不舒導致的腹瀉,白芍能起到調節脾胃功能,固澀止瀉的作用。
總而言之,白芍在止瀉調中湯中起著緩解腸胃痙攣、止痛止瀉,以及養血柔肝、和中調脾的多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 行氣止痛 和 活血化瘀 的功效。
川芎性溫,入肝、膽經,具有 疏散肝鬱,行氣止痛 的作用,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此外,川芎還有 活血化瘀 的功效,能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功能,有助於緩解因寒凝氣滯、瘀血阻絡引起的腹痛、腹瀉。
總而言之,川芎在止瀉調中湯中起到 疏肝理氣、行血止痛 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緩解腹瀉症狀。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止痛止瀉的功效。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其能改善腸道血液循環,緩解腸道痙攣,抑制腸蠕動過快,從而達到止瀉的作用。
此外,紅花還具有一定消炎作用,有助於緩解腸道炎症,進一步改善腹瀉症狀。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固護脾胃: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效。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附子可溫煦脾胃,提升陽氣,促進脾胃運化,從而止瀉。
-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止瀉調中湯中常配伍其他溫中健脾、止瀉止痛的藥物,附子可以增強這些藥物的功效,起到協同作用,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
總之,附子在止瀉調中湯中發揮著溫陽散寒、固護脾胃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瀉止痛: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高良薑能溫中散寒,緩解胃腸痙攣,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 健脾和胃,促進消化: 高良薑亦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
「止瀉調中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止瀉止痛: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瀉止痛之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腸、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肉桂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有效止瀉。
- 調和脾胃、助消化:肉桂能促進脾胃氣血運行,增進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也有良好效果。
因此,肉桂在「止瀉調中湯」中,既能溫中散寒止瀉,又能調和脾胃,有助於緩解腹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止瀉調中湯」
止瀉調中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黃耆、黨參、甘草、白朮、當歸、白芍、川芎、紅花、附子、高良薑、肉桂。
止瀉調中湯的主治功效是:痘疹發出六、七天後腹瀉不止,或痘疹發出後十幾天才腹瀉,及痘疹後抽搐兼腹瀉的人。
止瀉調中湯的組成介紹如下: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黨參: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高良薑:高良薑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紅花: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黃耆: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肉桂: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總結:
止瀉調中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黃耆、黨參、甘草、白朮、當歸、白芍、川芎、紅花、附子、高良薑、肉桂。止瀉調中湯的主治功效是:痘疹發出六、七天後腹瀉不止,或痘疹發出後十幾天才腹瀉,及痘疹後抽搐兼腹瀉的人。
傳統服藥法
黃耆8錢,黨參3錢,甘草2錢,白朮2錢,當歸2錢,白芍2錢,川芎1錢,紅花3錢,附子1錢(制),良薑5分,官桂5分(去粗皮)。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止瀉調中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黃耆8錢,黨參3錢,甘草2錢,白朮2錢,當歸2錢,白芍2錢,川芎1錢,紅花3錢,附子1錢(制),良薑5分,官桂5分(去粗皮)。 主治:痘六七日後泄瀉不止,或十餘日後泄瀉,及痘後抽風兼泄瀉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