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賊

木賊

MU ZEI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木賊的傳統功效


1. 散風熱

木賊,歷代醫籍皆記載其散風熱之效,尤其針對眼目及血分病證。其散風熱的機理,並非單純的發汗解表,而是更為精妙複雜。

從多部經典醫籍來看,木賊的散風熱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多部典籍如《神農本草經疏》、《本經逢原》、《本草求真》、《嘉佑本草》等均記載木賊能治目疾,退翳膜,明目。 《本經逢原》明確指出其“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說明其散風熱作用直接針對眼部病變,藉由發散肝肺風邪而達到療效。《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指出木賊“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說明其作用機理是透過疏通肝膽經絡,驅散滯留在血分中的風熱,從而改善眼部症狀。

其次,木賊的散風熱作用並非侷限於眼部。許多古籍,如《神農本草經疏》、《本草求真》、《本草正義》等,都提到其治療腸風、痔疾、崩漏、赤痢等症,這些都與血分病證相關。《本草正義》指出木賊能“疏洩窒滯,升散鬱熱”,說明其散風熱功效並非單純的表淺作用,而是能深入血分,疏通經絡,消除內在鬱熱。 《本草綱目》也提到其能“去風濕”,進一步拓寬了其散風熱的適用範圍。

綜上所述,木賊的散風熱功效並非僅僅是簡單的發汗解表,而是通過疏通經絡,驅散血分風熱,達到治療眼疾及其他血分病證的目的。其作用機制,與其入肝膽經絡,具有升散之性密切相關。 不同於麻黃的辛熱發汗,木賊的散風熱作用更為平和,更側重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然而,需注意各方所述之“氣虛血虛”等情況,用藥需謹慎。

2. 發汗解表

木賊,在古代醫籍中被記載具有發汗解表之效,但並非其主要功效,且使用需謹慎。其發汗解表作用主要體現在其疏散風熱的特性上,而非像麻黃那樣辛熱峻猛的發汗。

《本草綱目》指出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說明其發汗解表作用與麻黃相似,但程度較輕。《本草正》則直接提及「發汗,解肌。治傷寒、瘧疾」,明確指出其治療傷寒、瘧疾等外感熱病的功效。然而,其發汗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諸多醫籍中更強調其益肝膽、明目、止血等功能。

《本草求真》則詳細闡述了木賊發汗解表的機理,認為其「氣不辛熱」,作用於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的血分,能「驅散風熱」,而非像麻黃一樣作用於肌表衛氣。因此,其發汗作用較為緩和,並非大汗淋漓之象。木賊更常被用於因風熱引起的內在病症,例如《本草求真》提到的疝痛、脫肛、腸風痔漏等,透過疏散風熱來達到止痛、止血、收斂的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多部醫籍提及木賊的發汗解表作用,但其發汗作用並非其突出功效,其作用機理與麻黃有所不同,更偏向於疏散肝膽經絡的風熱,並非像麻黃那樣直接作用於肌表。因此,在應用木賊時,需參考其整體功效,並根據病情謹慎使用。

古代典籍

3. 退翳

木賊,其退翳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認為與其疏風、清熱、利濕等作用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直接指出木賊“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膽而明目”,認為其功效根源於益肝膽,而肝臟藏血,因此能治療一系列與血瘀相關的疾病,包括婦科疾病。這說明古人已注意到木賊對眼睛疾病,尤其是翳膜的療效。

《本經逢原》則更明確地指出木賊“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強調其針對風熱導致的眼疾,尤其是急性翳障的療效。這提示木賊的退翳作用可能與其疏散風熱的功效相關。

《本草求真》則進一步闡述了木賊的機理,認為其“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並將其與麻黃區分開來,強調其作用是“使血上通於目”,而非麻黃的發汗作用。此外,該書還將木賊與其他明目藥材,如谷精草、菊花進行比較,指出木賊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去翳障”。

《本草正義》則從肝膽論治的角度解釋木賊的退翳功效,認為其“治療肝膽木邪橫逆諸病,能消目翳,破積滯”,強調其消磨、疏通的作用。同時,也指出其治療其他疾病的機理,同樣與疏風、洩化濕熱、升散鬱火有關。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木賊退翳的功效,與其疏散風熱、清利肝膽、活血化瘀等作用密切相關。不同醫籍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機理,但都肯定了木賊在治療目疾,尤其是翳膜方面的價值。 需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醫籍,現代醫學對此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古代典籍

4. 透疹

木賊,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透疹功效雖非主要功能,卻因其藥性可見一斑。諸多古籍雖著重其明目、止血等功效,但從其治療範圍及藥理作用分析,其透疹作用亦可推導。

《神農本草經疏》、《嘉佑本草》等記載木賊可治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等症。這些症狀都可能與體內濕熱鬱積、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而透疹正是疏通經絡、排出邪氣的重要手段。木賊具有「發散肝肺風邪」的功效(《本經逢原》),風邪是古代醫學中常見致病因素,它能導致疹子出現,而木賊的發散作用能幫助疹子透發,避免內陷。

《本草求真》指出木賊「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二經」指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這些經絡與疹子的發生密切相關。風熱之邪滯留經絡,就會導致疹子不能順利透出,而木賊的疏風散熱作用,能幫助這些邪氣外洩,達到透疹的效果。 《本草正義》更進一步說明,木賊治療諸多血癥,皆針對「有餘之體」,即體內濕熱瘀滯的情況,而透疹正是去除這些「有餘」之邪的有效方法。

總之,雖然古籍並未明確指出木賊的透疹功效,但從其治療範圍及藥性分析,可以推測木賊具有一定的透疹作用,其疏風散熱、活血化瘀的特性,能幫助疹子順利透發,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此分析基於古代醫籍的記載和現代醫學對中藥成分的初步瞭解,並不能作為醫療建議。

5. 止血

木賊,其止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與其疏風、清熱、利濕等作用密切相關。諸多典籍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止血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木賊「主積塊、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痔疾出血者」,將其止血功效歸因於「益肝膽」,認為肝臟藏血,木賊益肝則能止血。此處強調了肝臟在血液運行中的重要作用,木賊通過滋養肝臟,間接達到止血的目的。

《本草求真》則進一步指出木賊「氣不辛熱」,但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並認為其適用於「疝痛脫肛,腸風痔漏,赤痢崩帶,諸血等症」,但需辨證為風熱所致。此處說明木賊止血並非單純的收斂止血,而是通過疏通經絡、散風除熱來調節血流,從而達到止血效果。

《本草正義》則更為深入地分析了木賊的止血機理:「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諸症,皆惟有餘之體為宜」,說明其止血作用適用於血熱瘀滯等實證,而非氣虛血弱的虛證。其止血機制是通過「疏洩窒滯,升散鬱熱,兼以伐肝木之橫」,即疏通氣血、散除鬱熱,來解決導致出血的病因。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中木賊的止血功效並非單純依靠收斂止血,而是通過疏通經絡、散風除熱、調節氣血運行等多重途徑來實現。 其止血作用與肝膽功能密切相關,且更適用於實證,這與現代中醫理論中的辨證論治思想相符。需注意的是,不同古代醫籍對其功效和適用症狀的描述略有差異,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謹慎使用。

古代典籍

木賊的現代功效


1. 預防心血管疾病

木賊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此種維生素有助於促進骨骼健康,維護心臟健康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木賊還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質,能夠減少自由基對心臟和血管的損傷,進而加強心臟和血管健康。

2. 預防骨質疏鬆

木賊含豐富矽素,矽素助骨骼組織生長修復,改善骨質疏鬆。然木賊宜謹慎使用,不宜長期大量食用或濫用,以免損害身體。

3. 抗菌抗病毒

木賊能治熱病、瘴氣、小兒驚風。用於消渴、水腫、淋病、帶下、痔漏、崩漏、跌打損傷。《本草綱目》:「木賊治熱病、瘴氣、丹石毒,小兒驚風;用於消渴、水腫、淋病、帶下、痔漏、崩漏,跌打損傷。」木賊具有抗菌作用,能夠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可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

木賊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木賊的炮製


洗淨,稍潤,剪去根部,切段,晾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賊注意事項

  1. 氣血虛弱者慎用。
  2. 眼疾因怒氣及暑熱傷血、暴赤腫痛者不宜使用。
  3. 多服損肝,不宜久服。
  4. 多用令人目腫,若久翳及血虛者不宜使用。
  5.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6. 腎臟疾病、脫水和電解質失衡者應避免使用。
  7. 心臟病、高血壓和血液循環障礙者應避免過量使用。

木賊相關的方劑


木賊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容易流眼淚急性會厭炎目生雲翳損傷牛皮癬疼痛目昏瘧疾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