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散

JI L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麻绀珠》卷十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肝經 31%
脾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5%
心經 5%
膽經 5%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蒺藜散方中使用白蒺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白蒺藜味辛、苦,性微寒,入肝經,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降肝火,平肝陽: 白蒺藜具有清熱降火之功,能平肝陽,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白蒺藜在蒺藜散方中扮演著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降肝火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發揮。

蒺藜散中添加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平肝: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蒺藜散本身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但若患者肝火旺盛,則需加入菊花以清熱降火,避免肝火上炎,加重病情。
  2. 輔助蒺藜:蒺藜散主治肝氣鬱結、氣血不通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菊花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輔助蒺藜散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之,菊花在蒺藜散中起到清熱平肝、輔助蒺藜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肝火旺盛和眼部疾病。

蒺藜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疏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

蟬蛻,乃蟬蛻去殼後之遺蛻,性寒味甘,入肝經。其疏風止痙之效,可緩解風邪入絡所致之痙攣抽搐;而解毒散結之效,則可消散瘀血、腫毒等症。

此與蒺藜散主治之風濕痺痛、筋脈拘攣、瘰癧結核、癰腫瘡毒等症相契合。蟬蛻加入方中,可協同蒺藜等藥物,增強疏風解毒、散結止痛之功,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上述病症。

蒺藜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功。蒺藜散主治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而荊芥可以疏散風熱,使邪氣外泄,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二、 宣通鼻竅:荊芥還具有宣通鼻竅的作用,對於風熱犯肺,鼻塞不通等症亦有一定療效。蒺藜散中的蒺藜、菊花等藥物亦具有清熱明目之功,配合荊芥的宣通鼻竅作用,可更有效地改善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狀。

蒺藜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癢消腫: 防風味辛溫,善於祛風解表,散寒止痛,可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引起的皮膚瘙癢、腫脹等症狀。蒺藜散用於治療皮膚病,防風有助於散解表邪,促進藥物深入病竈。
  2. 協同蒺藜,增強療效: 蒺藜性寒,善於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但單獨使用可能過於寒涼。防風性溫,可中和蒺藜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損傷正氣,同時也能促進蒺藜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蒺藜散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中包含蒺藜、木賊等多種草藥,用於治療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眼疾。木賊,又稱接骨草,在此方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木賊性味甘苦微寒,能疏風清熱,利濕明目,尤其適合風熱引起的目疾。木賊內含豐富的矽酸鹽及維生素C,能促進眼部組織修復,增強視力。在蒺藜散中,木賊與蒺藜相互配合,前者善於疏散風熱,後者長於平肝明目,兩者相輔相成,共奏清肝火、散風熱、明目的功效,有效改善因肝火旺盛或風熱外侵導致的眼部不適。因此,木賊在蒺藜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智慧,是該方療效顯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治功效


蒺藜散

蒺藜散,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解表發汗、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蒺藜散組成及功效

1. 蟬蛻

蟬蛻為中藥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咳嗽、中風偏癱、手足麻木、皮膚瘙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等症狀。

2.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3. 菊花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菊花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菊花的主要成分為類黃酮、黃酮、芳香油、揮發油和菊色素,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鎮靜和鎮痛等作用。

4.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5. 木賊

木賊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等功效。它可以治療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等症狀。木賊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活化細胞,消除眼部浮腫等作用,可舒緩眼部疼痛和炎症,進而改善視力。此外,木賊還可以收斂止血,促進血液凝固,並幫助將體內積聚的毒素排出,從而緩解牛皮癬的症狀。

蒺藜散主治功效

痘瘡侵犯到眼睛,眼睛腫痛,或者生成翳膜。

總結

蒺藜散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解表發汗、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眼睛腫痛或生成翳膜。

傳統服藥法


蒺藜子1升,梔子仁1升,香豉1升,木蘭皮半斤。
滅瘢。
上為末,醉漿和如泥。
暮臥,塗病上,明旦湯洗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陰莖潰爛痤瘡慢性肝硬化麻疹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暴食症暈眩頭痛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蒺藜散, 出處:《瑞竹堂方》卷三。 組成:蒺藜根。 主治:打動牙齒。

蒺藜散, 出處:《仁端錄》卷七。 組成:白蒺藜、淡豆豉各等分。 主治:痘瘡潰爛。

蒺藜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蒺藜子1升(熬令黃)。 主治:氣腫痛。

蒺藜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九。 組成:蒺藜子并苗葉(于7月7日採,陰乾,燒存性)。 主治:蟯蟲。又治諸蟲。

蒺藜散, 出處:《痘麻绀珠》卷十。 組成:白蒺藜、白菊花、蟬退、荊芥穗、防風、木賊草。 主治:痘瘡入眼,腫疼,或生翳膜。

蒺藜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 組成: 蒺藜散(《普濟方》卷五十。)出處:《普濟方》卷五十。組成:蒺藜子1石(于七月、八月熟時收,曬乾,舂去刺)。主治:斷谷長生。服之一年以後,冬不寒,夏不熱;服之二年,老者復少,鬓白復黑,齒落重生;服之三年,身可長生。 。 主治:斷谷長生。服之一年以後,冬不寒,夏不熱;服之二年,老者復少,鬢白復黑,齒落重生;服之三年,身可長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