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龍膽散

草龍膽散

CAO LONG D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寒 (0.8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0%
膽經 12%
脾經 12%
胃經 8%
膀胱經 8%
腎經 8%
心經 4%
肝經
肺經
膽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草龍膽散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退黃、消腫止痛的功效。草龍膽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黃疸、小便赤澀、濕疹等症狀。

龍膽草入藥,可有效清熱瀉火,祛除濕熱,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故草龍膽散中包含龍膽草,是根據其藥性特點而設定的。

草龍膽散方劑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木賊性寒,入肺、肝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草龍膽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症,木賊的利水消腫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促進水液代謝,消退水腫。
  2. 清熱解毒:木賊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熱利濕的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效果。草龍膽散中的龍膽草、黃芩等藥物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木賊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達到協同作用。

草龍膽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之效,可輔助龍膽草清熱解毒,緩解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
  2. 利咽止痛: 荊芥亦可疏散咽喉之熱,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助於改善草龍膽散治療咽喉感染的效果。

草龍膽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清熱解毒、疏風止痛之目的相契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草龍膽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暑濕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等症狀,而菊花的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作用,可以幫助緩解這些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

草龍膽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草龍膽散主治風寒襲肺、咳嗽痰多,防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提升療效。
  2. 調節藥性,增強療效: 草龍膽散中,龍膽草、黃芩等藥性較寒,容易損傷脾胃。防風性溫,可以起到調節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傷,從而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草龍膽散中加入防風,是為了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以及調節藥性,保護脾胃,提升療效。

草龍膽散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明目:決明子性涼味甘,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草龍膽散本身主治目赤腫痛、羞明畏光等症,決明子可輔助清熱解毒,改善眼部炎症。
  2. 瀉火通便:草龍膽散中常加入其他具有瀉火作用的藥材,如黃芩、龍膽草等。決明子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瀉熱通便,減少腸胃積熱,改善眼部症狀。

總之,決明子在草龍膽散中起到了清熱明目、瀉火通便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赤腫痛的效果。

草龍膽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草龍膽散為清熱利濕之劑,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可調和諸藥,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溫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功效,可增強草龍膽散清熱利濕、消炎解毒的功效,使藥物療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草龍膽散主治「暴赤火眼,晝夜澀痛,作腫淚多」,此症屬中醫「風熱目赤」或「肝火上炎」之急性眼病。「暴赤」指眼部突然紅腫,「火眼」強調熱邪熾盛,「澀痛、作腫淚多」反映風熱夾肝火攻目,導致氣血壅滯、津液失調。其病機與肝經鬱熱、外感風邪相關,治法當以清肝瀉火、疏風散熱為主,兼顧明目退翳、調暢氣血。


二、方劑組成與功效邏輯分析

  1. 君藥:龍膽草

    • 性味苦寒,專入肝膽經,為瀉肝火要藥。
    • 針對「火眼」核心病機,清泄肝經實火,解除目赤腫痛。
  2. 臣藥:菊花、木賊、草決明

    • 菊花:辛涼疏風,清熱明目,助龍膽草疏散風熱,緩解眼癢淚多。
    • 木賊:甘苦平,善退目翳,兼能疏風止淚,改善「晝夜澀痛」。
    • 草決明:清肝明目,微炒後兼緩瀉熱毒,助君藥降火。
  3. 佐藥:香附、川芎

    • 香附(重用四兩):辛香行氣解鬱,疏通肝膽氣滯,防苦寒藥抑遏氣機。
    • 川芎:活血行氣,「上行頭目」引藥至眼部,散血分風熱,消腫止痛。
  4. 使藥:甘草

    • 炙用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苦寒傷胃之弊。

配伍特點

  • 清瀉與疏散並行:龍膽草瀉火,菊花、木賊散風,標本兼治。
  • 氣血同調:香附理氣、川芎活血,契合「氣行則血行」原則,改善眼部氣血壅滯。
  • 升降相因:川芎上行引藥,草決明輕微降瀉,調節氣機升降。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直折肝火:龍膽草苦寒直折火勢,從根本上解除肝火沖目之病源。
  2. 祛風止淚:風熱外襲加劇症狀,菊花、木賊疏風止淚,針對外邪。
  3. 通竅明目:川芎、香附行氣活血,改善眼部微循環;草決明、木賊直接明目退翳。
  4. 糖水送服:麥門冬水滋陰防燥,砂糖甘緩補中,緩和苦寒之性,兼護胃氣。

總結:此方通過瀉火、疏風、行氣、活血的協同作用,多層次化解風熱肝火攻目之病機,體現中醫「清肝調氣」的治眼思路。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洗,去頭)2兩, 菊花(去梗)2兩, 木賊(洗淨,去節)2兩, 草決明(微炒)2兩, 甘草(炙)2兩, 香附子(炒,去毛)4兩, 川芎(不見火)4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用麥門冬熟水,入砂糖少許同調,食後服;或米泔調下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角膜炎眼睛紅痛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草龍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六。 組成:草龍膽、鉤藤、枳殼、升麻各等分。 主治:牙根宣露。

草龍膽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草龍膽半兩,木賊(去節)半兩,荊芥半兩,菊花半兩,防風(去蘆)半兩,草決明(半生半炒)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暴赤火眼,晝夜澀痛,作腫淚多。

草龍膽散, 出處:《袖珍》卷三引《聖惠》。 組成:龍膽草(洗,去頭)2兩,菊花(去梗)2兩,木賊(洗淨,去節)2兩,草決明(微炒)2兩,甘草(炙)2兩,香附子(炒,去毛)4兩,川芎(不見火)4兩。 主治:上焦受於風熱,氣毒攻衝眼目暴赤,磣澀羞明,腫痛多眵,迎風有淚,翳膜攀睛,胬肉隱痛。

草龍膽散, 出處:《局方》卷七(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蒺藜子(炒,去刺)6兩,草龍膽6兩,赤芍藥半斤,甘草(炙)3兩,羌活3兩,防風(去叉枝)3兩,菊花(去枝)半兩,茯苓(去皮)4兩。 主治:眼暴赤腫痛,風氣熱上衝,睛疼連眶,臉眥赤爛,瘀肉侵睛,時多熱淚;及因叫怒,逆損肝氣,久勞瞻視,役損眼力,風砂塵土,入眼澀痛,致成內外障翳,及一切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