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藥丸

眼藥丸

YAN Y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肺經 21%
腎經 21%
脾經 14%
心經 7%
膽經 7%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眼藥丸中使用木賊,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藥性。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其富含硅酸,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眼部外傷、炎症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例如,對於眼部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木賊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對於眼部外傷、出血等症狀,木賊可以止血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木賊在眼藥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外傷等問題。

眼藥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腎益精,滋養肝腎:菟絲子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對於因腎虛精虧、肝腎不足導致的眼目昏花、視力下降等症狀,菟絲子能起到滋補肝腎,改善視力作用。
  2. 固本培元,緩解眼部疲勞:菟絲子能補益肝腎,提高眼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增強眼部組織的抵抗力,從而緩解眼部疲勞、預防眼病的發生。

眼藥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

1. 清熱:菊花性寒,味甘苦,能清肝熱、降火氣,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眼睛紅腫、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明目:菊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葉黃素等,這些營養物質能滋養眼部,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疲勞,提高視力。

因此,眼藥丸中加入菊花,能有效治療因肝火上炎或眼部疲勞導致的各種眼部不適,達到清熱明目的功效。

眼藥丸中添加白蒺藜,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藥理作用:

  1. 明目清肝: 白蒺藜味苦性平,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散風祛翳的功效。其能改善肝腎功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減輕眼部疲勞,緩解視力下降、眼乾澀、眼紅腫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白蒺藜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抑制眼部炎症,緩解眼部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眼藥丸中添加白蒺藜,可起到明目清肝、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眼藥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主治「痘風爛眼」,即因痘症(如天花)或風熱邪毒所致之眼部疾患,症狀可能包括眼瞼紅腫、潰爛、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淚等。痘症後期餘毒未清,或外感風熱上攻於目,均可導致此類眼疾。方中以清熱祛風、退翳明目為主要方向,兼顧滋補肝腎以固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蟬蛻(酒洗去頭足):

    • 性味甘寒,歸肺、肝經。
    • 功效:疏散風熱、退翳明目,尤其擅長治療風熱目赤、翳障。其輕揚之性可引藥上行於目,並緩解痘毒或風熱所致之眼瞼腫癢。
  2. 木賊草(去節):

    • 性味甘苦平,歸肺、肝、膽經。
    • 功效:疏風散熱、退翳止血,為眼科常用藥。其升散之性可助蟬蛻疏散風熱,並改善目赤翳膜。
  3. 白蒺藜

    • 性味苦辛平,歸肝經。
    • 功效:平肝疏肝、祛風明目,善治肝經風熱上攻之目赤多淚,兼能行血破滯,促進眼部氣血流通。
  4. 甘菊花(曬乾):

    • 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肺經。
    • 功效:清熱平肝、明目退翳,尤其擅長清肝經風熱,緩解眼目昏花、紅腫疼痛。
  5. 菟絲子(炒):

    • 性味辛甘平,歸肝、腎、脾經。
    • 功效:補益肝腎、固精明目,針對久病或高年肝腎不足之視物不清,起到扶正固本作用。
  6. 馬料豆(炒):

    • 性味甘平,歸脾、腎經。
    • 功效:補益肝腎、解毒利濕,兼能緩解痘毒積熱,輔助清熱明目。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
    以蟬蛻、木賊、白蒺藜、菊花疏散風熱、退翳治標;菟絲子、馬料豆補益肝腎以固本,適用於正虛邪實之證。
  • 升降相因
    蟬蛻、木賊輕揚上行,引藥達目;白蒺藜、菟絲子調和肝腎氣血,使邪去而正不傷。
  • 標本兼顧
    針對「痘風爛眼」既有外感風熱或餘毒未清(標),又有肝腎陰耗(本)的病機,全方清熱不傷陰,補益不滯邪。

四、臨床應用推論
此方適用於風熱或痘毒引發的慢性眼疾,如眼瞼邊緣潰爛、結膜充血、角膜翳障等。若患者年老體虛(以桂圓湯送服),更強調補益之效,助藥力溫和發揮。整體體現中醫「治目不忘調肝,祛邪兼顧扶正」的核心思想。

傳統服藥法


馬料豆1升(炒),炒蟬蛻4兩(酒洗,去頭足),木賊草4兩(去節),菟絲子1斤(炒),甘菊花4兩(曬乾),白蒺藜1斤。
上各為末,水泛為丸。
每服2-3錢,晚服,滾湯送下;如若年高,桂圓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痘風爛眼。
  2. 本方中的木賊、菟蕬子、菊花、白蒺藜均為中藥,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3.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眼藥丸, 出處:《綱目拾遺》卷八引《周氏家寶》。 組成:馬料豆1升(炒),炒蟬蛻4兩(酒洗,去頭足),木賊草4兩(去節),菟絲子1斤(炒),甘菊花4兩(曬乾),白蒺藜1斤。 主治:痘風爛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