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菊花決明散中包含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寒,味甘苦,具有清肝明目、降脂通便的功效。其與菊花同用,相輔相成,能有效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目赤、眼乾、視力模糊等症,並清熱解毒,改善眼部炎症。
- 疏肝解鬱: 決明子能通利腸道,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有助於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肋脹痛、情緒煩躁等症狀。
因此,菊花決明散中加入決明子,能夠發揮清肝明目、疏肝解鬱的功效,達到治療眼部疾病和肝鬱氣滯的功效。
菊花決明散方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降火平肝:菊花、決明子皆具清肝明目之效,石決明亦能清肝火、平肝陽,三者相輔相成,增強清肝明目的功效,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
- 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石決明除了清肝明目外,亦有鎮靜安神之效,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與菊花、決明子共同作用,緩解因肝火上炎而導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多夢等症狀。
「菊花決明散」中的木賊,具有散風熱、明目的作用。木賊能夠幫助改善因風熱侵襲導致的眼睛紅腫、視力模糊等症狀,與菊花、決明子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清熱明目作用。
菊花決明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解痙的作用。菊花決明散以清熱瀉火、明目降壓為主要功效,加入防風可助其疏散肝經風熱,更有效地改善頭昏目眩、眼乾澀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防風與菊花、決明子等藥材相配,可起到協同作用,加強清肝明目、降火平肝的功效。例如,防風能促進菊花的清熱解毒作用,並能緩解決明子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
菊花決明散中添加羌活,是考慮其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菊花決明散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昏眼花等症,而羌活可以 疏散風寒,緩解頭部風寒引起的疼痛,同時也能 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
因此,在菊花決明散中加入羌活,可以起到 增強疏散風寒、止痛的效果,使方劑功效更加完善。
菊花決明散中加入蔓荊子,是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蔓荊子味辛、性平,入肝、脾、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痙的功效。與菊花、決明子一同使用,可增強清肝明目、疏散風熱的效果,對於風熱上攻、頭目昏脹、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明顯的輔助治療作用。同時,蔓荊子還有止痛解痙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頭痛、頭暈等不適。
菊花決明散以菊花為組成之一,主要源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可針對因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而其平肝明目的功效則可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昏目眩、視力下降等問題。
因此,菊花在菊花決明散中發揮著清熱明目的作用,與決明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眼疾的效果。
菊花決明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和藥性:菊花、決明子性寒,長期服用可能寒涼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能緩解菊花、決明子之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二、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它可以調和菊花、決明子的功效,使其藥性更為協調,更好地發揮藥效,減少副作用。
菊花決明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為了 疏肝解鬱、活血止痛。
菊花、決明子清肝明目,而川芎則能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的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協同作用。
此外,川芎還具有 活血化瘀 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進一步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菊花決明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兼具解毒的作用。菊花性涼,清熱解毒,明目;決明子性微寒,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而石膏則性寒,能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並具有解毒功效。
三藥合用,可有效清肝瀉火,解毒明目,尤其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石膏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增強清熱瀉火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能輔助解毒,使藥效更為顯著。
菊花決明散中加入黃芩,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菊花清熱解毒,決明子清肝明目,二者合用,可清肝瀉火,改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而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亦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可增強方劑的清熱瀉火之力,並兼顧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
因此,黃芩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提高方劑的療效。
主治功效
菊花決明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菊花決明散主治風熱毒邪侵襲眼目所致的各種症狀,包括:
- 翳膜生成: 風熱毒邪壅滯,導致眼內生成翳膜,遮蔽視線。
- 赤脈貫睛: 風熱上攻,血脈壅滯,眼白出現明顯的紅色血絲。
- 羞明多淚: 風熱刺激,眼睛畏光、流淚不止。
- 漸成內障: 風熱毒邪久留,損傷目竅,逐漸發展為內障,視力嚴重下降。
- 暴發客熱: 突發的眼部熱痛、紅腫等急性炎症表現。
藥物組成與功效
菊花決明散由以下藥物組成:
- 決明子: 清熱明目,滋潤腸道
- 石決明: 平肝潛陽,明目安神
- 木賊: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防風: 疏散風寒,祛風止痛
- 羌活: 解表散寒,止痛解毒
- 蔓荊子: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 菊花: 疏風清熱,明目退翳
- 甘草: 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 川芎: 活血行氣,止痛散瘀
- 石膏: 清熱生津,除煩止渴
- 黃芩: 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治療原理分析
菊花決明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疏風清熱: 方中菊花、防風、蔓荊子等藥物,具有疏散風邪、清解熱毒的功效,能夠針對風熱之邪這一主要病因進行治療。
- 明目退翳: 決明子、石決明、菊花、木賊等藥物,均有明目退翳的作用,能夠消除翳膜,改善視力。
- 活血通絡: 川芎活血行氣,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並減輕疼痛。
- 清熱解毒: 石膏、黃芩、甘草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反應。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效更加協調,並減輕藥物刺激性。
古文內容分析
在多篇古文中,菊花決明散被反覆提及,並用於治療多種眼科疾病,其核心治療原則與現代中醫的理解相符。
- 《本草簡要方》 中提到菊花決明散用於治療 "目病日久" 引起的視物不明,並且明確指出白睛微青,黑睛微白,黑白之間赤環如帶等症狀,與現代醫學中的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疾病表現相似。
- 《審視瑤函》、《原機啟微》、《証治準繩‧雜病》、《証治準繩‧類方》、《古今醫統大全》、《濟陽綱目》 等多部醫學著作中,皆強調菊花決明散可用於治療「內急外弛」之病,即眼瞼肌肉痙攣或鬆弛導致的睫毛倒睫,進而引發一系列眼部症狀。這些著作中還提到,在應用菊花決明散等內服藥的同時,還可以配合針刺出血等外治法,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古今醫統大全》 直接點明菊花決明散主治 "風熱毒攻" 引起的眼部疾病。
綜上所述,菊花決明散是一首以疏風清熱、明目退翳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風熱毒邪所致的各種眼科疾病,尤其對翳膜、赤脈、羞明、內障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古代醫家在臨牀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在不同醫學著作中對菊花決明散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和闡述,為後世醫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傳統服藥法
草決明半兩,石決明半兩(東流水煮1伏時,另研極細入藥),木賊草半兩,防風半兩,羌活半兩,蔓荊子半兩,甘菊花半兩,甘草半兩(炙),川黃半兩,石膏半兩(另研極細入藥),黃芩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水盞半,煎8分,食後連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菊花決明散, 出處:《原機啓微》卷下。 組成:草決明半兩,石決明半兩(東流水煮1伏時,另研極細入藥),木賊草半兩,防風半兩,羌活半兩,蔓荊子半兩,甘菊花半兩,甘草半兩(炙),川芎半兩,石膏半兩(另研極細入藥),黃芩半兩。 主治:風熱毒攻,卒生翳膜,赤脈貫睛,羞明多淚,漸成內障,暴發客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