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梔子勝奇湯
ZHI ZI S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全書》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勝奇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梔子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內盛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煩躁、瘡瘍腫毒等症狀。
- 利濕退黃:梔子亦具利濕退黃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皮膚瘙癢等病症。
因此,梔子在梔子勝奇湯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之效。梔子勝奇湯主治熱盛煩躁、口渴咽幹、小便赤澀等症狀,而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解毒止痛: 石膏還具有解毒止痛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疼痛。梔子勝奇湯中含有梔子等清熱解毒藥物,配合石膏能更好地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疼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 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梔子勝奇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而決明子能清肝瀉火,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同時也能改善視力模糊。
- 利水消腫: 決明子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幫助排泄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梔子勝奇湯中亦有其他利水消腫的藥物,如梔子、黃芩等,決明子的加入可增強利水消腫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導致的視力模糊。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其疏散風邪與止痛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經,善於祛風解表,可散發表寒,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防風還具有止痛作用,可緩解風邪引起的頭、面、肢體疼痛。
梔子勝奇湯的組成中,梔子清熱瀉火,石膏清熱解毒,黃芩清熱燥濕,防風則以其疏風止痛之效,共同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邪、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風熱頭痛、牙痛、口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作用。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效,能清解外感風熱之邪,與梔子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療效。
- 宣通鼻竅:荊芥能宣通鼻竅,利咽開音,對於因風熱上攻所致的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木賊,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利濕、止血的功效。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以梔子清熱瀉火,連翹清熱解毒,柴胡疏肝解鬱,但若濕熱較重,則單以清熱瀉火不足以達效,需加入木賊以助其利濕,並輔助止血,以達到清熱利濕、止血止痛的效果。此外,木賊還有利尿消腫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濕熱,促進康復。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沙苑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沙苑子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補腎益精、填髓壯陽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熟地黃、山藥等相配伍,可加強補腎填精之功,使腎氣充盈,精髓旺盛,有助於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狀。
- 利水通淋,排石通便: 沙苑子亦具有利水通淋、排石通便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除濕熱,有助於治療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等疾病。與梔子、車前子等藥物搭配,可加強利水通淋之效,促進排石排毒,改善尿路感染症狀。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透疹止癢: 蟬蛻性涼,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疏風散熱的功效。梔子勝奇湯主治熱毒壅盛、疹出不暢、發熱煩躁、咽喉腫痛等症,而蟬蛻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透疹止癢之力,促進疹出,減輕瘙癢。
- 疏風散熱,通竅利咽: 蟬蛻具有疏風散熱、通竅利咽的功效,可助梔子、金銀花等藥物清熱解毒,消散風熱,緩解咽喉腫痛。尤其對於因風熱上襲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蟬蛻更能發揮其疏風通竅的作用。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清熱解表: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表之功效,可與梔子、柴胡等藥物共同作用,協同疏解外感風寒、熱邪,解除表證。
- 通絡止痛: 羌活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身痛等症狀,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助於緩解因外感風寒所致的疼痛。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梔子勝奇湯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能有效抑制熱毒上炎,使瘡瘍消腫退散。
- 涼血止血,活血化瘀:黃芩還能涼血止血,活血化瘀,對於熱毒熾盛導致的出血,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同時,黃芩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瘡瘍的癒合。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蔓荊子性味辛涼,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的效果。梔子勝奇湯主治風熱上攻,頭痛眩暈,耳鳴目赤等症,蔓荊子可幫助清熱解表,通利頭目,緩解頭部不適。
- 配合梔子,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梔子性寒,苦寒瀉火,善清上焦熱,而蔓荊子則能疏散風熱,二者相合,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更好地治療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頭面部炎症。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谷精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谷精草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梔子勝奇湯主治熱毒壅盛、濕熱下注所致的癃閉、淋痛、尿血等症,谷精草的清熱利濕作用可輔助梔子、黃柏等藥物,更有效地清除濕熱,通利水道。
- 涼血止血:谷精草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輔助梔子、生地等藥物,改善因熱毒瘀血所致的尿血癥狀,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谷精草在梔子勝奇湯中發揮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等多重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共同達到治療癃閉、淋痛、尿血等病症的效果。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消炎之效。梔子勝奇湯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菊花可助其清熱瀉火,尤其對於因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昏目眩等症,菊花能起到清肝明目、平肝熄風之效,與梔子、連翹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
梔子勝奇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梔子性寒,苦寒之性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味甘入脾,能緩解梔子的寒涼之性,調和藥性,避免傷及脾胃。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與梔子等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甘草在梔子勝奇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有效,更好地治療疾病。
梔子勝奇湯中包含密蒙花,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明目:密蒙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梔子勝奇湯主治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密蒙花能清熱瀉火,涼血散瘀,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恢復視力。
- 配伍增效:密蒙花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梔子、菊花等配伍,共同發揮清熱明目的作用,增強療效。密蒙花能與梔子相輔相成,共同清熱瀉火,並能與菊花共同清肝明目,達到協同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梔子勝奇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脾胃熱毒,心肺二經火邪衝目」,形成「胬肉攀睛」且久不消退者。「胬肉攀睛」即目眥長出翼狀贅肉,漸侵角膜,多因風熱壅盛、火毒上攻所致。其病機關鍵在於:
- 脾胃熱毒:脾胃積熱,循經上炎,燻灼目絡。
- 心肺火邪:心火亢盛或肺熱壅滯,助長火勢上衝目竅。
二者相合,致氣血瘀滯,結為胬肉,久則纏綿難消。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瀉火毒為主,疏散風熱為輔,兼以明目退翳,可分為四類配伍:
清熱瀉火解毒
- 梔子:清三焦火邪,尤擅瀉心火。
- 石膏:清胃火,解脾胃熱毒。
- 黃芩:瀉肺火,兼清上焦濕熱。
此三藥直折火勢,針對脾胃熱毒與心肺火邪之源。
疏散風熱明目
- 防風、荊芥、羌活、蔓荊子:辛散風熱,開鬱透邪。
- 木賊、蟬蛻:輕揚上行,兼能退目翳。
風熱為火邪之助,此類藥宣散外邪,防其與內火相搏。
平肝明目退翳
- 草決明、蒺藜、谷精草、菊花、密蒙花:專入肝經,清肝退赤,消胬肉翳障。
胬肉病位在肝經所繫之目眥,此類藥直接清肝明目,標本兼顧。
- 草決明、蒺藜、谷精草、菊花、密蒙花:專入肝經,清肝退赤,消胬肉翳障。
調和緩急(佐使)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寒涼峻烈之性。
配伍特色
- 清散並用:清熱與疏風同施,內泄火毒,外透風熱,防其膠結。
- 標本兼治:既瀉火解毒治本,又退翳消胬治標,尤重肝肺胃三經。
- 輕靈透達:多用輕清上行之品,符合「治上焦如羽」原則,引藥達目。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瀉火解毒截斷熱源,疏散風熱開通絡脈,再以明目退翳藥局部消融胬肉。其設計符合「火鬱發之」之理,非純用寒涼,而是清中寓散,避免冰伏邪氣,適合火毒挾風、纏綿日久之眼疾。
傳統服藥法
梔子、石膏、草決明、防風、荊芥、木賊、蒺藜、蟬蛻、羌活、黃芩、蔓荊子、谷精草、菊花、甘草、密蒙花。
上為細末。
每服2錢,臨臥時熱茶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勝奇湯, 出處:《眼科全書》卷四。 組成:梔子、石膏、草決明、防風、荊芥、木賊、蒺藜、蟬蛻、羌活、黃芩、蔓荊子、谷精草、菊花、甘草、密蒙花。 主治:脾胃熱毒,心肺二經火邪衝目,致患胬肉攀睛,久而不退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