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子散

JUE MING Z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五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8%
心經 10%
膽經 10%
胃經 10%
腎經 7%
脾經 7%
膀胱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決明子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決明子散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而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輔助決明子清瀉肝火,緩解眼部炎症。
  2. 涼血止血: 決明子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涼血藥物,而黃芩除了清熱瀉火外,還具備涼血止血的功效,可協同其他藥物,改善眼部充血、出血等症狀。

總之,黃芩的加入能增強決明子散的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功效,使之更能有效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眼部疾病。

決明子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肝明目:決明子性寒,擅長清肝火、降肝氣,而菊花亦為清肝明目的良藥,其性微寒,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二者合用,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清肝火、降肝氣,改善視力模糊、眼赤腫痛等症狀。
  2. 平肝熄風:菊花亦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可舒緩頭昏目眩、頭痛等肝陽上亢之症,與決明子一同使用,可加強平肝熄風之效,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更具療效。

決明子散為常見的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其中,木賊為一味重要草藥,其性微寒,味甘、淡,歸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利水消腫之效。木賊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硅酸鹽、黃酮類化合物等,能有效改善眼部不適,對視力模糊、眼睛乾澀有良好療效,因而成為決明子散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方劑中加入木賊,可與決明子相輔相成,決明子善於清肝火、明目,而木賊則能增強清熱散風的效果,兩者合用,可達至更好的清肝明目作用。此外,木賊還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紅眼、淚多等症狀,亦能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總體而言,木賊在決明子散中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綜合療效,更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互協同的原則。

決明子散以「決明子」為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1.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寒,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降壓之效。對於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潤腸通便: 決明子亦能潤腸通便,對於便祕、痔瘡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決明子散中以決明子為主要藥材,正是因為其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相關症狀。

決明子散方中加入石膏,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決明子性涼,善於清肝熱,而石膏性寒,能清熱瀉火,二者相合,可有效清瀉肝火,適用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頭脹目眩等症。
  2. 涼血止血:石膏亦具涼血止血之功,可輔助決明子清熱涼血,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流淚不止等症,能起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因此,決明子散中加入石膏,不僅增強了清熱瀉火的功效,更能涼血止血,有助於治療肝火上炎所引起的目赤腫痛等症。

決明子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決明子散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而赤芍能清肝火,涼血止痛,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
  2. 配合決明子降肝火: 決明子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降肝火之效。赤芍與決明子相輔相成,共同清熱降火,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赤芍在決明子散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決明子降肝火,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

決明子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

決明子散主要針對肝鬱氣滯所致的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能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頭痛、目赤等症狀。同時,川芎亦能活血化瘀,對於肝氣鬱滯所致的頭部脹痛、眼部瘀血等症狀亦有輔助療效。因此,川芎的加入可增強決明子散的疏肝解鬱、活血止痛功效,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決明子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中含決明子、羌活等多種草本植物。其中,羌活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性溫味辛、苦,歸膀胱經及腎經,具有散風寒濕邪、止痛及解表的功效。在決明子散中加入羌活,主要是為了利用其獨特的藥性來增強方劑對風濕性疾病的治療效果。決明子散主要用於清肝明目,降壓通便,但由於肝臟與人體其他臟腑功能相互影響,風濕外侵或內生濕熱亦可影響肝膽運行,導致視力模糊、頭痛等症狀。因此,羌活的加入可以幫助疏風散寒,祛除體內濕氣,調和肝膽,從而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使決明子散不僅能清肝明目,還能兼治因風濕所引起的諸多不適,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決明子散中加入石決明,主要是因為兩者藥性互補,共同發揮清肝明目的功效。

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入肝、腎經,擅長清肝熱,明目退翳。石決明則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功擅清肝火,降肝陽。

兩者合用,一清肝熱,一降肝陽,相輔相成,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具有更好的療效。同時,石決明還有平肝潛陽之功,可輔助決明子更好的改善眩暈頭疼等症狀。

決明子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決明子性寒,味苦,擅長清肝明目,但長期服用可能傷脾胃。甘草性甘,味溫,能緩解決明子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害,使藥性更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並增強藥效的作用。其甘甜之味,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同時能保護胃黏膜,減少決明子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物的療效。

決明子散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兩者在藥性上的互補作用。

決明子性寒,味苦甘,擅長清肝明目,降壓降脂。蔓荊子性平,味辛,具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之效。

將兩者配伍,既能增強清肝明目的功效,又能避免單用決明子寒涼傷胃的弊端。蔓荊子辛散之性,更能促進決明子藥效的發揮,使藥力更為通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決明子散」

決明子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黃芩、菊花、木賊、決明子、石膏、赤芍、川芎、羌活、石決明、甘草、蔓荊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風邪、熱邪、毒氣向上侵襲,導致眼睛腫痛,或突然產生翳膜,或眼角長出肉芽,或眼睛發癢或乾澀,畏光流淚,或起先眼花,逐漸形成白內障,以及一切暴發性的風邪客熱。

  • 黃芩: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菊花:甘、苦、辛,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 木賊:甘、澀,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等功效。
  • 決明子:甘、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
  • 石膏:甘、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等功效。
  • 赤芍:苦、微寒,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川芎:辛、微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羌活:辛、溫,歸膀胱、腎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石決明:甘、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蔓荊子:苦、辛,微寒,歸肝、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總而言之,決明子散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是治療眼睛腫痛、翳膜遮睛、白內障等眼科疾病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決明子1兩半,車前子1兩半,梔子仁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
上為散。
每服1字至半錢匕,搗生豬肝投熱湯取汁調下,早晨日晚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白內障結膜炎容易流眼淚角膜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眼睛紅痛眼睛模糊吞咽障礙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決明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引《聖惠》。 組成:決明子1兩,川升麻1兩,地骨皮兩,柴胡(去苗)1兩,葳蕤半兩,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主治:肝膈熱毒,眼生釘翳。

決明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決明子3兩,地膚子3兩,細辛3兩,白芷3兩,桂心3兩,車前子3兩,柏子仁2兩,防風2兩(去蘆頭),川椒4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主治:祛風止淚。主治:眼昏暗。

決明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決明子1兩,黃連1兩(去須),川升麻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玄參1兩,黃芩1兩,車前子半兩,梔子仁半兩,地膚子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 主治:眼中卒生翳膜,視物昏暗,及翳覆裹瞳仁。

決明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決明子1兩,川升麻1兩,枳殼(麸炒微黃,去瓤)1兩,柴胡(去苗)1兩,梔子仁1兩,車前子1兩,細辛1兩,防風(去蘆頭)1兩,黃連(去須)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客熱衝眼,赤多淚出,生瘡。

決明子散,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黃芩1兩,甘菊花(去枝梗)1兩,木賊1兩,決明子1兩,石膏1兩,赤芍藥1兩,川芎1兩,川羌活1兩,(去蘆),石決明1兩,甘草1兩,蔓荊子1兩。 主治:風熱毒氣上攻,眼目腫痛,或卒生翳膜,或眥出胬肉,或癢或澀,羞明多淚,或始則昏花,漸成內障,及一切暴風客熱。

決明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決明子(微炒)1兩,車前子1兩,茺蔚子1兩,黃連(去須)1兩,防風(去蘆頭)1兩,赤茯苓1兩,人參(去蘆頭)1兩,菥蓂子1兩,遠志(去心)1兩,蔓荊子1兩,甘菊花1兩,白芷1兩,秦皮1兩,玄參1兩,枳殼(嫩炒微黃,去瓤)1兩,蕤仁(湯浸,去赤皮)1兩,細辛1兩。 主治:眼目赤痛,或生翳膜,頭面多風,淚出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